他向鄰近單位借了些透明膠片和繪圖工具,迅速地把幾個重要的圖表、曲線和數(shù)據繪制出來,制成了幾頁簡單的幻燈片。
次日,在盛京3601所和宏都3620廠的匯報間隙,謝志忠登上了講臺。他從未來戰(zhàn)爭的需求出發(fā),闡述了新型戰(zhàn)斗機需要具備的機動性、敏捷性和遠程攔截能力,以及強大的電子對抗系統(tǒng)。
盡管幻燈片顯得有些粗糙,但謝志忠的講解卻引人入勝,令所有人對鴨翼設計方案印象深刻,甚至改變了原本一邊倒的局面。
不過,這次成功的演講并沒有給他帶來輕松,反而招致了一些麻煩。
航空部的幾位高層領導先后找他談話,暗示他應該退出競爭。
這是他第一次感到困擾。
之后不久,當他返回蓉城時,接到了蘇晨的電話,請求他幫助解決碳纖維加工的問題。
作為交換,謝志忠得到了一批碳纖維材料,這讓他的心情稍微好轉了一些。
然而,4月中旬舉行的第二次“新殲”選型會議上,他的不滿再次被激發(fā)。
在這次會議上,他詳細介紹了鴨式布局的技術特點、性能指標,并提出了兩個主要方案:“一號”的腹部進氣設計和“二號”的側進氣設計。
在此基礎上,他還大膽設想了一個更為先進的“三號”方案,如果飛控技術能夠取得突破,可以通過增大鴨翼面積來提升飛機的靜不穩(wěn)定性,從而增強其靈活性。
同時,考慮到“靜不穩(wěn)定布局”的風險,他還準備了一個保守的“四號”方案,即通過減少鴨翼面積恢復到穩(wěn)定的布局。
最終,與會的大多數(shù)專家及軍方都傾向于蓉城3611所提出的壓抑方案,特別是軍方的支持更為堅定。
但在航空部門內部,仍有一些專家對“靜不穩(wěn)定布局”的風險表示擔憂,他們支持3601所的方案。
雖然對技術爭議早有心理準備,但謝志忠真正感到憤怒的是背后那些不明朗的操作。
盛京3601一直是航空界的領頭羊,它不僅是夏國航空工業(yè)的發(fā)源地,也是業(yè)界的驕傲。
這里從來不缺任務和訂單,因為許多航空部門的高層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他們幾乎壟斷了行業(yè)內的學術權威位置,掌握了話語主導權。
這一次,謝志忠深刻感受到了這種權威帶來的壓力。
盡管外部專家和用戶都支持他的提案,但在最近的會議上,仍未能達成最終決定,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更令他煩惱的是,他遭遇了一系列明里暗里的阻礙。
不久之后,年底前將舉行第三次新型戰(zhàn)機設計方案評審會議,他又將迎來新的挑戰(zhàn)。
如果選擇放棄,他會覺得對不起那些與他在3611共同奮斗多年的同事們;但如果堅持下去,他擔心以后如何面對3601的舊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