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梁瞪眼道:"賺銀子去哪里賺銀子頂多省吃儉用賣點糧食,搞個七八十文錢,換點鹽吃
周元淡淡道:"鄧大人,你是巡撫,你說說董將軍這種家庭,每年交稅多少銀子啊"
鄧肅是次輔之子,哪里知道這些,于是低聲道:"怕是要幾百兩銀子"
他認為,幾百兩銀子很少,但對于百姓來說應該很多。
周元笑了起來,嘆了口氣,道:"你們啊,對窮苦的百姓還真是不了解?。?
鄧肅瞪眼道:"幾百兩銀子,對于他們來說難道還不多嗎"
董仲梁苦笑道:"鄧大人,不是不多,是一輩子也賺不來那么多?。∪羰且荒陰装賰摄y子,那全天下的貧苦百姓都只有上吊自殺了
周元沉聲道:"我來說吧,若是一個貧農家庭,家里有八畝地,五口人
"那么他們一年種地能換多少糧食呢風調雨順的情況下,大約十余石糧食
"若是天公不作美,便只有七八石糧食,正常情況下能換四五兩銀子
"意思是,這樣的家庭,每年拼了命也只能賺到四到十五兩
鄧肅張了張嘴,最終喃喃道:"只…只這點銀子"
董仲梁道:"名義上是這么多,但風調雨順哪有那么容易,每畝地只能賺四五百文錢
"若是五口之家,八畝地往往只能產出四兩銀子左右,勉強夠吃飯
鄧肅滿頭大汗,說不出話來。
周元繼續(xù)問道:"鄧大人,你猜猜這四兩銀子,要交多少稅呢"
鄧肅不敢亂答了,只是問到:"多少"
周元道:"根據大晉稅律,當是一百零六文
鄧肅松了口氣,道:"那、那還好
"是每人一百零六文!"
周元冷聲道:"五口人,便是五百多文錢,我朝是兩稅制,夏稅秋稅加起來,就是一千多文,就是足足一兩銀!"
"辛辛苦苦一年,兩成五都要拿來上稅,還不提一些其他苛捐雜稅和徭役,還不提遇到天災人禍
"而關鍵是,八成以上的百姓,根本沒有八畝地
"而且,一個家怎么可能才五口人,老夫老母,妻子丈夫,兒女兩三人,怎么算也該七八人了
"要拿多少錢去繳稅"
鄧肅只覺自己已無法呼吸。
諸多官員也沉默著,低著頭不敢說話。
周元道:"家田輸稅盡,萬民輸稅死,這就是如今大晉百姓的真實寫照!"
"活不下去啊!怎么辦只有拿起鋤頭鐮刀,干脆反了算了!"
"如此一來,大晉朝廷又當如何"
"這天下,何時才能安寧"
"不變法行嗎!"
他站了起來,看著在場眾人,冷聲道:"平民百姓輸稅死,貴族豪紳呢良田萬頃,卻缺丁少役,攜田而不稅!"
"因此,不變法行嗎!"
飯局上,大大小小十余位官員低下了頭,一個個滿臉汗水,不敢語。
周元深深吸了口氣,咬牙道:"因丁稅所在,百姓不敢生子,不敢繁衍,甚至活不下去,如此一來,江山何在社稷何在"
"你們以為你們在做什么事僅僅是實施一個政策而已你們是在救命!救天下百姓的命!救大晉朝廷的命!救炎黃子孫的命!"
"你們所做的事,是天下最偉大的事業(yè),比我周元做的事要光明得多!"
"我周元的功績是殺人,殺自己的同胞,那算什么不過屠夫罷了
"你們的功績是救人,是造福千秋萬代,是名垂青史的大造化!"
"而你們!卻因遇到了一點困難!垂頭喪氣!如喪考妣!"
周元直接把酒杯砸在了地上,大吼道:"你們這點困難,比起百姓來算什么!比起青史留名來,又算得了什么!"
"怕權貴怕云家卻不怕煌煌史書、千秋萬代的百姓,視爾等如懦夫嗎!"
"卻不知,此事但成,百姓安居樂業(yè),養(yǎng)育后代再無巨大重壓,大晉人口暴漲,億萬后代事爾等如父母恩天"
鄧肅聽得老淚縱橫,不禁抬起頭來,大聲道:"周大人,吾等愚昧,而今聽君一,方才幡然悔悟,實在慚愧
"從今之后,皆聽大人吩咐,為新法變革天下,為黎民百姓之未來,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在場官員都不禁大吼道:"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