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將這事兒記了下來。
回到宴京后,她去了一趟醫(yī)館,將三七叫了過來。
之前買的那一批奴隸已經(jīng)熟悉了醫(yī)館的流程,其中有幾個還很有學習護理的天分,所以這會兒三七和連翹都能閑下來了。
他們現(xiàn)在每天的任務(wù)就是監(jiān)督這些新人干活,雖然他們自己也有活干,卻不再像原先那樣忙碌。
阮錦寧準備讓再給這兩個人安排一些事情,反正管理方面,目前只需要用一個人也夠了。
如果以后變忙了,再從底下提拔上兩個人來。
"東家,是有什么事嗎"
三七是個長相成熟的漢子,也是當初的奴隸三人組里年齡最大的。
他原本是某個大戶人家的家生子,后來那個大戶人家犯了事兒,家里的奴才就都被發(fā)賣了。
他被轉(zhuǎn)了好幾手,才到了阮錦寧的手里。
對阮錦寧,他是真心感激的。
雖然同樣是奴籍,可奴才和奴才是不一樣的。
他以前在高門大戶里,每天吃著最差的飯菜,卻干著最重的活,還沒有人權(quán),隨便來個等級比他高一點兒的下人,都能指著他的鼻子罵他。
而阮錦寧雖然沒有把他帶進王府,卻給了他絕對的尊重和自由,他還學到了不少安身立命的本事。
每次被人喊"三七管事"的時候,他的心里都是脹脹的。
這是他過去在那些主家里從來都感受過的尊重。
他感覺到了生命的意義。
所以對眼前的東家,他愿意以命償還。
"確實有點事。"阮錦寧道:"我今日回來的時候,在路上看到了不少流民,我估計他們進不來城。"
三七一呆:"流民"
"嗯,都是今年夏天的水患鬧得。"
這年頭沒有趁手的交通工具,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三五天都是少的了,更多的,則是步行三五個月也到達不了的遠方。
她道:"這兩日你去多收點糧食,有多少收多少,然后安排人去城外施粥。"
三七心中感動:"王妃,您是大善人!"
這些流民之所以會千里迢迢地上京,肯定是因為在當?shù)鼗畈幌氯チ恕?
宴京乃是天子腳下,平日里有一兩個乞丐倒不會有什么,可這么多流民的話,官府是不會讓他們進來的。
一來會影響市容市貌,二來,把他們放進來,沖撞了本地人怎么辦
阮錦寧擺擺手:"別說這些虛的,你今日先去買些米,準備好了就去城外開始施粥。"
她又想了想,覺得自己應(yīng)該進宮去報備一聲。
她的本意是為了攢功德值,倒是不怕有人說她沽名釣譽什么的,可她擔心會引起某些人的忌憚。
不多時,阮錦寧就進了宮,對皇帝說了自己想施粥救治難民的事情。
皇帝自然也知道了難民進京的事情,今日在早朝上還發(fā)了好大一通火,責怪底下的人辦事不利,竟然讓這么多子民無家可歸,漂泊無意。
聽到阮錦寧愿意幫助那些難民,皇帝很高興,又有些好奇:"好端端的,怎么突然想起來要施粥了是信不過那些官員嗎"
阮錦寧:"……"
就算真的信不過,也不能說啊。
若是朝廷要接管那些難民,負責這些事情的就是戶部。
而裴云之領(lǐng)兵打仗,也需要從戶部拿錢。
她自然不會去拉戶部的仇恨。
這也是她要提前報備的原因。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