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崢墨眸一亮,放下書正襟端坐。
背對著門的追云聽到腳步聲,扭頭看向屋外,欣喜道:姜姑娘,你們可算來了。
姜舒收了傘抬腳進屋,杏眸撲閃道:怎么我們來晚了嗎
不晚,姜姑娘快請坐。追云趕忙又倒了杯熱茶。
姜舒坐下后郁崢問她:可淋著雨了
姜舒搖頭,直奔正題:王爺讓我來所為何事
檀玉也很好奇,豎起了耳朵聽。
修長手指輕敲桌面,郁崢緩聲開口道:乞兒巷那些孩子,你覺得該如何安置妥當
姜舒一怔,腦中想起那日見到的情形,明白這件事極為重要。
正常的孩子,都應該吃飽穿暖,然后讀書識字明理。若有那不愿讀書的,也該受人教導,明白為人處世之道。等孩子們再大些,便該學一技之長謀生。
嗯,你與我想的一致。郁崢墨眉微擰道:可要做到如此,并不容易。
若是幾個孩子,帶回上京或者尋戶人家收養(yǎng)都可。但幾十上百個孩子,只能在臨安府尋個地方安置。
姜舒凝眉思索良久,忽然想到了什么杏眸一亮。
我曾在民間義志錄中看到,蜀地有座尼姑庵的師太心善,收留了一群無家可歸的孩童,將他們悉心養(yǎng)大,還教他們讀書明理……
或許,我們可以效仿。
可去哪兒找愿意收留這么多孩子的尼姑庵檀玉一臉苦惱的插嘴。
姜舒被她逗笑:傻檀玉,找不到可以自己建啊。
檀玉恍然大悟,末了又發(fā)愁道:那心善的師太去那找
噗!姜舒實在沒忍住,被檀玉的一根筋逗樂了。
追云和郁崢也忍俊不禁。
你們笑什么檀玉清澈的眼中透著迷茫不解。
追云低咳一聲,斂了笑意道:姜姑娘只是舉個事例,有沒有尼姑庵和師太并不重要。只要有個地方安置,有人撫養(yǎng)教導便可。
檀玉聽后終于反應過來,感覺自己蠢的沒臉見人了。
王爺以為如何姜舒征詢郁崢。
郁崢頷首:此法甚好,就以乞兒巷為址,稍加修葺改造便是一座‘慈安院’。
頓了頓,郁崢攏眉道:但看管之人,必得尋一個心地善良,能真心對待孩子的人。
姜舒剛想說她對臨安府不熟,沒有認識的人,忽而想到了王夫人。
王夫人是姜舒見過最善良的人,她也并不嫌棄小猴子他們,且對他們帶著同情與憐憫,沒有人比她更合適了。
姜舒將她的想法告訴郁崢。
郁崢聽后沉吟道:她夫家富裕,又身懷有孕將要臨盆,往后更要教養(yǎng)自己的孩子,怕是難以抽身。
姜舒聽完陷入了沉默。
主子,趙姑娘來了。門口的追云低聲稟報。
趙曼瑩撐傘走到廊下,收了傘才看到檀玉和姜舒。
咦,姜姑娘也在。
趙曼瑩腳步輕快的進屋,自來熟的坐到姜舒身旁。
郁崢瞥了趙曼瑩一眼,神色不愉的問:你來做何
趙家家眷都已入獄,只有趙曼瑩安然無恙。
但他們的交易已經(jīng)結(jié)束,她還來尋他做什么
趙曼瑩想起正事,恭聲道:我來向王爺請辭,明日便離開臨安府。
你要離開臨安府姜舒微訝。
趙曼瑩點頭,輕嘆道:府尹府是我的噩夢,我一天都不想多待。
那你離開后準備去哪兒姜舒關(guān)懷問。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