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榮不知道那些個高層博弈,也看不清天下局勢,但他卻清楚一點,一旦鏡之先生出仕的消息傳出,必然要轟動全國。
而機緣巧合之下,自己竟成了這一幕的見證人。
心臟碰碰直跳,有一種直覺在告訴鄭寶榮,絕對不可以放過這個機會。
鏡之先生點點頭說道:殿下盛情難卻,眼下國家局勢動蕩,老夫雖然是一把老骨頭了,可也不敢偏居一隅。
讓鄭寶榮好奇的是,之前不管是大行皇帝還是各地的藩王,都用過各種手段企圖邀請鏡之先生出仕,但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了,而眼下太子殿下卻成功說服,太子殿下到底給了鏡之先生多大的好處
鏡之先生一眼就把鄭寶榮的心思看得清楚,但他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就提前去說,只是道:鄭大人即將去京城赴任,還不快些回去準備么
眼見鏡之先生下了逐客令,鄭寶榮咬咬牙道:先生,您之大才,乃是全國儒生的精神象征,一旦您決定出仕,必然會激勵天下士子,這是振奮人心的好事,未來到了京城,晚輩無依無靠的,還請先生能提點一二,晚輩感激不盡!
鄭寶榮這輩子的政治智慧,在這一刻全部爆發(fā)了。
他知道,自己雖然升官了,可也不過是個京城府尹,但鏡之先生這樣的人物一旦出仕,必然是中樞核心,那是自己仰望都仰望不到的高度,這個時候不抱大腿,什么時候抱
官場上,人脈可是金錢買不來的,他花費幾十萬雪花銀也不過買了個威海衛(wèi)知府,太子殿下一聲令下,就可以讓自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而若是鏡之先生愿意提攜,那么自己豈不是有了一座大靠山
鏡之先生清楚鄭寶榮心中所想,他笑了笑,說道:鄭大人,你知老夫的性子,其實志不在朝野,如今也是殿下盛情相邀,并且時局的確艱難,故此,到時候只怕也幫不上鄭大人什么忙。
眼見鄭寶榮一臉失望,鏡之先生輕嘆一聲,想著自己無論如何也算是東宮一系的人了,這鄭寶榮如果不出所料的話,會被納入太子重點觀察的名單中,鏡之先生話鋒一轉(zhuǎn),道:若是當真有什么困惑,你我交流一二是可以的,指點,是談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