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的國企改革的結(jié)果,是從九八年到零六年,國有企業(yè)減少了一半,但利潤卻增長了二十倍。
這里面蘊(yùn)含一個深刻的道理,說明之前的國企里,至少有一半人是在混日子的,明明一個人可以干完的工作,偏偏要好幾個工人一起,還推三阻四,拖延怠工。
當(dāng)然。
下崗潮確實解決了國企的經(jīng)營困境,但下崗的工人就沒那么好受了。
下崗不僅丟失了鐵飯碗,而且連生活保障都顧不。
曾經(jīng)引以為傲的工人身份沒了,要知道在我們的國家里,工農(nóng)才是國家的主人,這種身份是全世界人所羨慕的。
如今,這層心里上安全感和優(yōu)越感沒了,寄托幾代人的工廠沒有了,這種心里落差比丟飯碗重要的多。
農(nóng)村里的人丟了工作還可以回農(nóng)村種田,再怎么困難也有退路。
而城市里下崗的工人生存則艱難的多。
大量下崗職工流入到社會后,迫于生計選擇去從事原先看不上的社會底層工作,蹬三輪、擺地攤、做清潔,和進(jìn)城農(nóng)民工搶生存空間。
時至今日,隨著東北地區(qū)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愈發(fā)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種矛盾漸漸日益突出,那些人的怨氣也越來越大,再加上碰到張春梅這種干部,所以才會發(fā)生了之前的群體事件。
"青云,你覺得,要怎么解決現(xiàn)在這個難題"
孟光明忽然看向沈青云,貌似隨意的問道:"說說你的看法。"
"我"
沈青云一怔,下意識的看向了父親。
沈振山也有些奇怪,不解的對孟光明問道:"孟書記,他才多大,參加工作沒幾年,根本就不了解基層的情況。"
畢竟這是涉及到國家地方大政方針政策的事情,他可不敢讓兒子隨便亂說話。
"哈哈,就當(dāng)是閑聊了。"
孟光明卻很淡定,隨意的擺擺手道:"青云在基層工作,比你和我更了解基層的情況,咱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被人潤色過的東西,他所知道的,才是真實的。"
這種級別的干部,自然不可能是笨蛋。
孟光明動動腳趾頭都能猜到,為了迎接自己跟沈振山的到來,整個龍湖縣乃至于齊城的很多人,肯定是做了萬全準(zhǔn)備的。
所以,他才會想要從沈青云這里,聽一點真話。
畢竟有沈振山這個省政法委書記的父親在,沈青云跟其他干部相比,起碼沒有那么死板。
聽到孟光明的話,沈振山微微點頭,倒是很贊同孟光明的說法。
看了一眼沈青云,他微微頷首,示意兒子可以開口了。
很顯然孟光明不是在釣魚,沈青云完全不需要考慮別的。
沈青云站在那里,沉吟了片刻之后,腦海當(dāng)中忽然靈光一閃,猛然間抬起頭看向孟光明和沈振山,開口說道:"孟伯伯,爸,你們覺得,如果我們江北省走勞動力輸出集約化的路線,會怎么樣"
勞動力輸出集約化
聽到這個詞,不管是孟光明還是沈振山,全都眨了眨眼睛,一臉懵逼。
沈青云這是哪冒出來的點子,怎么聽上去有點異想天開的感覺呢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