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蕓并非忘恩負義之輩!
面對倪二的請托,他很爽快就答應下來。
倒不是完全的報恩之舉,也有自己的打算。
他很有自知之明,對于讀書科舉并不是十分熱衷,也就是沒有十足的興趣。
按照賈蕓自己估算,最多考上秀才也就到頂了。
可因為寡母的緣故,他還真不好出京做官,或者干脆替族里在外頭做事。
畢竟,寡母年紀逐漸大了,需要他在身邊照顧。
那就只能在京城城內,謀求發(fā)展機會。
他年紀不大,卻是飽經(jīng)世事滄桑,見慣了人情冷暖,同時也對世情有相當深刻的了解。
加上族長賈蓉不時的上課指點,他知曉以區(qū)區(qū)秀才功名,若是沒有族里鼎力支持的話,想要進入官場難之又難。
至于吏員,他根本就沒有想過。
可能吏員位卑權重,可需要忙活的事情實在太多,同樣不符合他孝順母親的需求。
最好的結果,就是得到族里的鼎力支持,成為一位京城小官,就算只是九品也能欣然接受。
次一等的結果,就是成為寧榮二府某項產(chǎn)業(yè)的管事,或者族學先生。
最差的結果,自然就是自謀出路。
倒不是說他考上了秀才后,在外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是心里不太情愿罷了。
雖然他沒有讀書把腦子讀傻,卻也受到了文人的一些影響,覺得直接操弄商事,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當然,替家族辦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不過,倪二的突然上門,讓他有了更從容的選擇。
就是,如同《聚寶盆》故事里,充當賈氏家族白手套的豬腳一般,他也有這樣的想法。
一方面,回報倪二當初的恩情。
倪二上門的時候,已經(jīng)將里頭的門道,全部講述清楚了。
既然是想抱榮府的大腿,賈蕓還真能幫上忙。
話說,他這一房,乃是主動投靠榮府的三房族人之一。
若是按本心,賈蕓自然更愿意親近寧府那邊,畢竟賈蓉不僅是族長,而且能力擺在那里。
可惜,當時他年紀太小,而且所在房頭他也沒有多少話語權,算是榮府夾帶里的人。
自從考上童生后,盡管年紀依舊不大,可榮府幾位大佬,對他多了幾分關注和看重。
也是如此,他在榮府幾位老爺和太太跟前,不僅露過臉而且還說過話,有一定的存在感。
對于榮府內部的事情,也算是心中有數(shù)。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璉二。
倒不是賈蕓看好大房的未來,而是覺得璉二是榮府相對靠譜的存在。
他最近也聽到一些傳,榮府老太太對晉省煤礦很有興趣,想要參合一腳。
只是后來不知出了什么變故,風聲沒了榮府也沒什么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