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一番話,差點沒把楊玄感氣死。
他怎么也沒想到,世家門閥在吳東眼里,竟然是如此不堪的印象,難怪這廝想要挖世家門閥的根。
只是有些事情,就算他想反駁,都感覺很是無力。
打又打不過,那就只能老實跟著來到遼東,看吳東究竟想干什么吧。
對于吳東的說辭,他是一點都不信的。
一個頗有勢力的反賊頭目,竟然說不爽異族強者太過囂張,要在關鍵時刻給其沉重打擊。
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楊玄感覺得,吳東最大的目標,可能就是隋帝楊廣。
只要楊廣一死,整個中原就會大亂,身處中原腹地的瓦崗軍,還是很有些希望的。
吳東不清楚楊玄感的想法,若是知曉的話,肯定會噴他一臉。
對于眼下的瓦崗軍來說,楊廣活著可比死了要強。
關鍵是,瓦崗軍和他所部人馬的積累嚴重不足。
一旦擴張?zhí)?很容易出現(xiàn)消化不良的狀況,最后只能白白便宜了實力根深蒂固的世家豪門,何必如此呢
不管怎么說,此時的楊廣代表的,都是中原的臉面。
世家門閥什么想法他懶得理會,但是他在有能力的情況下,自然會幫襯一把打國戰(zhàn)的楊廣,就這么簡單。
此時的高句麗宗師強者傅采林,正在遼東城中。
吳東猜測得沒錯,盡管高句麗被楊廣兩次征討,搞得國疲民乏苦不堪,卻并沒有低頭服軟的意思。
主要原因,正是出在傅采林身上。
只要有他在,高句麗就算徹底打爛了,也不會亡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傅采林沒有低頭,高句麗朝堂上下,誰也不敢輕易認輸,不然是要死人的。
要說傅采林,此時對楊廣確實起了殺心。
不單單因為高句麗的惡劣形勢,還有此時中原局勢的緣故。
楊廣一征高句麗時,傅采林以決死突襲之法,將其俘虜順便導致百萬隋軍大敗虧輸。
之所以將楊廣放走,目的是不想徹底和大隋鬧翻。
同時,也是對楊廣能力的不屑,這才會將人放歸。
那時,大隋的底蘊還在,要是換個皇帝是個英明神武的,那高句麗將徹底完蛋。
眼下情況又有不同,隨著楊廣二征高句麗失敗,中原地域一片狼藉,大隋江山動亂不安。
楊廣的存在,就是維系大隋江山不迅速崩潰的因由。
這時候,楊廣要是突然掛掉,中原必定大亂,搞不好又是新一輪的群雄逐鹿。
不說高句麗能夠趁機松口氣,指不定還能更進一步,占據(jù)更多的遼東地域。
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作為弈劍大師,要是這點眼光都沒有,怎么可能達到眼下高度
至于楊廣身邊的一干高手護衛(wèi),傅采林并不是太過在意。
除了真正的皇室高手之外,其余供奉護衛(wèi)不可能替楊廣拼命的。
此時的楊廣,說實話已經失去了供奉高手的信任。
再說了,高句麗也不是沒有高手,一流武者還是有不少的,實力都還算可以,起碼牽制一下皇室高手不成問題。
至于陰葵派高手,和那個腦子有問題的邪王石之軒,傅采取林雖然有些忌憚,卻還不至于連動手的勇氣都沒有。
只是不知為何,每每興起刺殺楊廣的想法時,心頭總會莫名產生某種不安情緒。
好像,自己真的這么做的話,必定會遭遇難以想象的恐怖后果。
這樣的情緒涌現(xiàn),引起了傅采林的警覺。
實力到了他這等層次,已經開始和天地頻繁交感,自然而然擁有了一些比較奇特的能力。
通過氣機感應,或者鎖定對手,那都是最簡單的手段罷了。
真正厲害的,是預知未來的一些模糊感應。
城外的喊殺聲,還有號角聲,都驚擾得他難以安心寧神。
走,咱們到城墻上看看去!
帶上幾位親傳女弟子,傅采林一行悄然來到了遼東雄城的城墻之上,仔細觀察城外的隋軍狀況。
士氣不高,戰(zhàn)斗欲望不強烈,戰(zhàn)斗力也不是很強!
傅采林一眼就能看出許多端倪,心中涌起一絲淡淡喜悅。
就先鋒隨軍如此狀態(tài),就算他不親自出手,想要拿下遼東城,都是癡心妄想。
可下一刻,心中陡然涌起一股極度危險的感知。
心頭猛然一縮,本就不怎么協(xié)調的五官微微皺起,順著感知朝城外山嵐方向望去。
好像那一片山嵐上方虛空,一頭體型巨大的斑斕猛虎露出猙獰爪牙,張嘴發(fā)出震人心魄的虎吼。
一雙猩紅虎目,正好和他的目光對上。
哼!
心中悶哼出聲,雙眼之中似乎醞釀了神妙劍意,將斑斕猛虎帶來的威壓一劍破之。
十幾里外的山嵐之巔,端坐在一棵大樹下的吳東,猛然睜眼一躍而起。
看向遼東城的方向露出一抹笑意,而后忍不住一陣哈哈大笑。
你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