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
沈青云可是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兼公安局長,連他都覺得棘手,甚至需要來找自己這個市委書記匯報的案子,難道說關(guān)系到某個常委
想到這里,馮志明的心中有了一絲不太好的預(yù)感。
畢竟沈青云這家伙就好像個喪門星似的,自從他來到錦城市之后,接二連三的出狀況,搞的馮志明現(xiàn)在都有點應(yīng)接不暇了。
是這樣的……
沈青云也沒有再繞圈子,便把鄭子民潛逃的事情對馮志明匯報了一番。
鄭子民
馮志明聽完之后,表情嚴肅,眉頭緊皺著,對沈青云問道:這個同志,你很熟悉么
不算熟悉。
沈青云平靜的說道:因為之前市公安局刑事案件頻發(fā),破案率低的問題,我把他調(diào)到了進出境管理支隊,但經(jīng)過我們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不僅僅在刑偵支隊的時候收受賄賂,即便是到了出入境管理支隊以后,也沒有改掉這個毛病……
真是一條魚腥了一鍋湯??!
馮志明聞嘆了一口氣,隨即對沈青云說道:我看這樣吧,你們市局這邊進一步對他展開調(diào)查,配合紀委那邊。至于他跑到哪里去了,省廳青云同志你熟悉一點,給省公安廳那邊打電話,請求省公安廳的協(xié)助。
好的。
沈青云微微點頭。
其實馮志明說的這些東西,自己都已經(jīng)安排人做了,但沈青云還是得來匯報,這就是官場當中的規(guī)矩。
黨風廉政建設(shè),必須要深入到我們的干部隊伍當中去。
馮志明看著沈青云,認真的說道:尤其是手中握有權(quán)力的那些人,必須要讓他們知道,堅持黨風廉政建設(shè),對我們整個錦城的發(fā)展,是有益處的。
是,書記的指示我一定貫徹下去。
沈青云連忙客客氣氣的點頭答應(yīng)著。
甭管馮志明是個什么樣的人,他畢竟是市委書記,這屬于是指示精神,自己必須要傳達。
馮志明也沒有再說什么,看看時間差不多了,便端茶送客。
沈青云也懶得廢話,起身便告辭離開。
他跟馮志明兩個人都很清楚,今天的這個會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沈青云作為市政府書記兼市公安局的局長,不得不找馮志明這個市委書記匯報一下這個案子的情況。
但凡沈青云有選擇,他是絕對不會來見馮志明的。
離開馮志明的辦公室,沈青云腦海當中回憶著剛剛馮志明聽到鄭子民名字的各種反應(yīng),以及他在聽取自己匯報時候的狀態(tài),最終確定了一件事。
馮志明應(yīng)該不是鄭子民的靠山!
或者說。
馮志明和鄭子民不認識,不是他讓人給鄭子民打的電話。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沈青云從馮志明的微表情上面判斷出來的。
微表情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正常表情之外,瞬間閃現(xiàn)的面部表情,通常持續(xù)時間極短,它可以揭示人們內(nèi)心的真實情感,因為它們往往是無意識的,能夠反映真實的情緒狀態(tài)。
當然。
沈青云很清楚,實際案例中,利用微表情破案的幾乎沒有。
即使有,微表情也永遠都不能成為任何破案的證據(jù)。
這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微表情對于判斷陌生人的謊,基本是完全不可靠的,如果它可靠,也不是因為微表情本身可靠,而是因為撒謊的人撒謊技術(shù)太爛了。
但是通常罪犯撒謊技術(shù)是是不會那么爛的。
真實案例中,掌握更好的刑偵推理能力以及審訊技巧才是破案的關(guān)鍵。
包括測謊儀在內(nèi),微表情、測謊結(jié)果在法庭上是沒有任何說服力也不能作為任何證據(jù)的,它們只是警探在熟悉嫌疑犯之后自行判斷是否需要繼續(xù)深究,或者需要挖掘哪個方面的一個指引。
但即便如此,有時候人的真實反映,往往就會隱藏在微表情當中。
或許不能夠當作證據(jù),但卻能夠判斷一個偵查的方向。
就好像現(xiàn)在。
沈青云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馮志明絕對不知道鄭子民潛逃的事情。
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是誰通知鄭子民逃跑的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