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滅吐蕃的決心,絕不容有半分動搖,這一點朝堂上下所有人都很清楚,帳中站著的欽陵的身份最是尷尬,一面是君王,一面是生父,著實叫他有些為難。
欽陵看著李恪的模樣,先是沉默不,過來片刻后才開始道:"陛下,這一戰(zhàn)我大唐上下都有必勝之念,但面對駐扎在白畢澤的吐蕃軍,也千萬不可大意,這白畢澤可不是一般的湖水。"
欽陵是吐蕃人,聽欽陵的話,似乎對白畢澤有些了解,李恪聞,問道:"這是何意,白畢澤可是有何異常之處"
欽陵回道:"白畢澤在邏些一代頗有兇名,末將因為是生于邏些,故而對白畢澤還有些了解。白畢澤又名耶摩澤,在吐蕃語之中,耶摩便是閻魔之意,每歲死在這白畢澤的人都有過百之?dāng)?shù)。"
李恪對吐蕃也有些了解,但對于白畢澤的這個說法,倒是第一次聽,李恪好奇地問道:"這是何故"
欽陵回道:"這白畢澤雖名澤,但澤中卻沒有什么水,其中多是泥淤湖沼,一旦踏步陷入,便會越陷越深,直到整個人陷入其中,窒息而死,若是一個人過路,是絕難自救的。"
一聽欽陵的話,李恪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白畢澤不是湖泊,而是一處沼澤。沼澤比起湖泊更是難行,而且處處兇險,若是不熟悉路的人很容易就會陷進(jìn)去,丟了性命,這也難怪欽陵如此謹(jǐn)慎了。
李恪道:"祿東贊倒是選了一個好地方,我們唐軍初到此地,對白畢澤中的路況不熟悉,極容易陷入沼澤之中,陷入危險,如此說來我們倒是不能貿(mào)然出兵了。"
祿東贊對白畢澤中的情況很熟悉,知道路該怎么走,而唐軍初來乍到,在此之前甚至連白畢澤是什么都不知道,若是貿(mào)然交兵必定在地利上吃極大的虧。
李恪心中想著此事,于是對欽陵問道:"你可知白畢澤中的情況"
欽陵搖了搖頭道:"末將只知白畢澤之名,但從未去過,故而對澤中的情況也不清楚。"
欽陵雖是祿東贊之子,但年少的時候就被李恪點名作為隨婚使,來了長安,在吐蕃總共也待了沒幾年,對吐蕃的了解自然也是有限,大多在聽聞這一塊。
李恪聞,點了點頭,對欽陵吩咐道:"你說的極是,白畢澤是沼地,不可輕易冒進(jìn)。你一面命斥候在這一代摸路,熟悉澤中的情況,一面帶人在白畢澤尋人,看看能否尋到居住于澤中的當(dāng)?shù)厝?為我軍帶路。"
"諾。"欽陵聞,當(dāng)即應(yīng)了下來。
白畢澤當(dāng)前,唐軍大軍明日便將行抵,李恪為了多幾分勝算,自然是要對白畢澤中的情況多幾分熟悉了。
李恪所為自然妥當(dāng),可就在李恪正在大帳中和麾下諸將議事的時候,突然有吐蕃主將祿東贊的使者奉命求見。
祿東贊要見李恪,不為別的,竟是要約李恪于兩日后在白畢澤外的平原相見,商討兩國軍機要事。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