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來的廩生,相互還有著競爭,彼此都不了解,想要短時間內就讓人親近,也并不容易。
只經(jīng)過幾日,就多了一些朋友,這是因余律到來,蘇子籍在府學內如虎添翼。
這是外人的想法。
一天中午,蘇子籍醒來,目光垂下,半片紫檀木鈿帶著淡淡青光在視野中漂浮,一行青字浮現(xiàn)。
"水墨畫4級(254000)"
"館閣體晉升5級(355000),魅力+1,魅力12→13(10)!"
"果然,館閣體的升級,不但字跡進步,而且資質還能提高,原來我的魅力,僅僅是略高普通人么"
蘇子籍向著銅鏡看了看,眉目似乎沒有多少變化,只是使人看的更順眼,蘇子籍看了片刻就出去,在硯臺上倒了點水,拿著墨錠一下下緩慢研磨起來。
墨水漸濃,在案上鋪開紙,拈起柔毫,舔墨,就揮筆寫就。
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
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蘇子籍此時字就行云流水一一流淌出來,雖還是算不上正中生雅,秀潤華美,但勻圓豐滿之感已經(jīng)成就。
世界沒有那樣多書法大家,這字體在省試都綽綽有余了。
不僅僅這樣,智力提高了之后,他很清晰感受到,自己才思敏捷,就算不是汲取經(jīng)驗,四書五經(jīng)讀過,原本不注意的地方,都融會貫通。
"咦,這是"余律正拿著書過來,過來觀看,看著看著,眼睛漸亮。
"賢弟,沒想到只入府學一周,你進步之快,著實令愚兄汗顏,不僅僅字好,詩也好。"從這詩中醒過神來,余律眼睛發(fā)亮看向蘇子籍。
"秋闈時,賢弟你必定能高中!"
這話不實,四書五經(jīng)7級,離舉人還有不少差距,可以說,新進的秀才,到八月秋闈之時,任憑怎么學,都不可能中舉。
本朝大臣紀遷,8歲就參加縣試,雖現(xiàn)在由于當了大臣,稱之神童,其實有點嘩眾取寵。
19歲才中秀才,直接參與州(?。┰?結果大敗而歸,23歲中舉,24歲入京考失敗,以后屢次失敗,直到30歲才中進士。
按照蘇子籍的估計,如果說秀才的最低標準是5級的話(文化落后縣可能4級就可),舉人起碼是10級,進士不清楚,或要15級
這鴻溝,不是任何人能跨越,除非縮在家里一口氣讀到大成才去考試,才能連沖三關,不過現(xiàn)實沒有這樣的人。
蘇子籍只是笑著:"只是今日有些才思罷了,府學的講師的確才學過人,以余兄你的才學跟悟性,學上幾個月,必定也能有所收獲。"
這話并不是假,收獲肯定有,但中舉就別想了。
余律現(xiàn)在的智力,其實和現(xiàn)在的自己相當,算是百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