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朝廷要遷移百姓、在中南半島搞新農(nóng)村、明年開海貿(mào)等等都需要人手,估計至少缺千人以上?!?
“哈哈哈,歷屆是五千五百人錄取兩百五十人左右,二十二取一,這次參考的人雖然多但算下來應該是十七八取一,這么算下來我們機會來了?”
“咦,你們剛剛聊天提醒了我,這次的科考會不會是關于新農(nóng)村建設和管理、海貿(mào)等等的事情?
俗話說三個湊皮匠頂個諸葛亮,朝堂之上雖然名臣干吏輩出,但架不住科考的讀書人多呀,光明大道要付出大代價,說不定野路子出奇效呀!”
“不然,野路子雖然出奇效,但不能在科舉上l現(xiàn),否則在主考官眼中就是用心不正,這種人以后就是貪官污吏、欺下媚上之人,不可留用的。”
……
每天都有考生從遠處跋涉而來,進入城中之后迅速的融入城中討論大軍之中。
天下讀書人是一家,有些是老友相見,抱頭痛哭,沒想到這輩子還有能相見之日。
有人聊沿途所見所聞所想,諸如商隊高價招工匠,大量準備出海物資等等;
有人聊家鄉(xiāng)奇聞趣事,諸如某個官員被查、某個富商小妾一胎生三個等等;
有人聊蒸汽機,諸如速度、靈活性、前景等等,甚至還有改進意見;
有人聊此次加科考題方向,高談闊論,讓著最后的沖刺,祈求能壓中考題;
有人聊著一些小道消息,諸如看見官員帶隊勘查山川河流走向、掘土挖坑,疑似在找尋找什么;
不管是哪種最后慢慢的都轉移到了如何通化中南半島的問題上來了。
如何遷移更省事、安全、快捷?
遷移途中會有遇見哪些問題以及該如何解決?
到達目的地后該如何最快投入到生產(chǎn)和提升耕作效率?
新農(nóng)村建好之后該如何管理?
新農(nóng)村村中的學堂該如何教授、教授什么內(nèi)容、考核標準是什么?
太平盛世之后該如何讓百姓富有,具l手段是什么?
太平盛世該如何保證吏治清明、強國強軍,不再走歷史循環(huán)的老路?
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層出不窮,每一個問題的出現(xiàn)都會迅速的在全城推廣開來,仿佛是有一張無形大手在推動。
不僅是參加考試的考生們高談闊論,百姓們也都紛紛參與了進來。
經(jīng)過碰撞之后,各種稀奇古怪的回答、想法全都出來了只有想不到,沒有百姓們答不出來的。
這種激烈的討論從月初一直討論到了重陽節(jié)的前一天才安靜了下來,雖然意猶未盡,但大考在前,眾學子還是克制了一些。
重陽節(jié)早上辰時,貢院前和京營大營前無數(shù)考生和學子靜靜的等侯著了。
劉宗周出面掃視著考生們:“諸位進城時領取的會試規(guī)則和條例想必是爛熟于心了,本官也不重復,諸位好自為之,最后預祝諸位金榜題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