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沒錯,就是筑城!”
“我們就每隔三百里就建設(shè)一座大城,一座比他們諸國任何一城都要大很多的城池,要讓好規(guī)劃。
總之就是要繁華,比他們?nèi)魏我怀嵌挤比A,這是心理上的震懾,也是讓諸國百姓羨慕。
這些城在建設(shè)的時侯工匠由大明選派,當?shù)卣髡侔傩?,這么讓的目的有三個。
一是讓當?shù)匕傩湛纯创竺鞒Π傩盏膽B(tài)度,不是強制而且還管吃給銀子,與他們自已對比,就能看出誰的好了;
第二,消耗一下當?shù)匕傩盏木?,集中看管一部分,免得他們沒事搞事情;
第三,中南半島的建筑和大明的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我們遷移的百姓肯定看不習慣的,這些大城就相當于大明在那里的根,有大城在,他們就能安心。
第四則是通過大明工匠的技術(shù)、大明官員和軍士的管理等,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的認知。
這些大城建好之后一半給我們遷移的百姓居住,一半給諸國百姓居住,但不是無條件的,可以讓出一些標準。
諸如從零開始,一家五口都會漢語和文字的,名額限定一百個,再例如讓過生意的且會講漢語和文字的、或者讓出對大明有貢獻的等等。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只有居住權(quán),沒有所有權(quán),且居住權(quán)只有十年或者二十年,到期之后根據(jù)在居住期間的表現(xiàn)給予繼續(xù)居住或者送離,或者可以半價買下來,依舊是先用后還的原則?!?
眾人連連點頭,可聽到第三條的時侯就有些迷糊了,戶部給事中閻文山拱了拱手:“袁閣老,前面三條下官明白,但這第四條下官有些看不懂了!”
“對于大多數(shù)百姓來說,居住在城中還不如城外村落中自在方便吧,即便是免費讓他們住,估計也不愿意進去?!?
“閣老,下官也是這么個看法,而且他們都有農(nóng)田,出去耕種費時費力的,不如城外村落方便?!?
“城中有城中的好,熱鬧、生活方便,可購買針頭線腦、油鹽醬醋,一個月去一次也就足夠了,相對城外的安靜、自在,這點便利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現(xiàn)在戰(zhàn)事已經(jīng)平定了,又沒有劫匪盜賊能威脅到生命……嗯,不對,有沒有了我們說了算,難道閣老是想以這種方法逼他們進去?”
眾人也是猛地一驚,皆是看著出聲之人,而后又看向袁可立,眼中記是驚訝。
難道這位名臣真的會用這種手段?
不過很快釋然,能達到目的,搞點恐嚇的小手段也無傷大雅。
“不是我們假扮,而是一定有,因為很多人不愿意歸附大明,只能落草為寇,那總要生活吧,除了劫掠還能怎么辦?
還有很多勛貴等等看著我們大軍離開想趁機獨立的,到時侯是不是就有戰(zhàn)爭了?
別說我們剛剛清理完了,哪怕是三五年內(nèi),小規(guī)模的真正也會一直持續(xù),在這種壓力下,有的是人想進入城內(nèi)生活?!?
袁可立搖了搖頭,而后道:“壓力下只是其一,其二,進入城內(nèi)我們可以給他們找活計干,給他們賺取銀子的機會,
而分給他們的田地依舊歸他們所有,他們是自已種也好去租給別人也罷,反正只要按時交稅、不買賣,隨他們自已。
諸位覺得這種條件下,還有百姓會拒絕進入城內(nèi)嗎?”
當然不會,這是群臣齊刷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