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搞,東征失利對寧遠互市有什么影響?朝鮮已經(jīng)盡歸大明了,百余艘戰(zhàn)船駐守在渤海海峽的烏湖戍(北城隍鄉(xiāng))、牽牛社(砣磯鎮(zhèn)),倭寇能進入嗎?
整個渤海都是我們的,寧遠可以走海運直達天津,然后沿著海河到大運河的天津碼頭就可以繼續(xù)走運河了,成本并沒有增加多少?!?
“其實吧,可以直接沿海岸線航行的,雖然東征失利,但東征大軍也拖住了倭寇的水師,不必擔(dān)憂會被海盜劫掠的!”
“寧遠互市北連遼東,東連朝鮮,西北連蒙古諸部,這三地兩三千萬人,需求何其大,
他們那里雖然苦寒了些,但那邊盛產(chǎn)皮毛、藥材、山貨等等,這些都是南方人最喜愛的,
而我們這邊的絲綢、瓷器等等也是那邊最喜歡的,只要能運過去、價格合理,自然是能大賺的,說是第一大互市也是實至名歸的。”
“對呀,現(xiàn)在有大明皇家銀行的匯票在,交易極為的方便?!?
“哎,你們都往好的想,可你們有沒有想過,萬一東征失敗了怎么?
我們在扶桑打了這么久,他們一定會報復(fù),以他們的殘忍手段,到時候遇見的商隊肯定都是搶光、殺光、燒光的!”
……
一時間,大明日報傳到的地方下到販夫走卒、上到做生意的商人們都是議論紛紛。
有人歡喜有人愁,更有無數(shù)冷眼嘲諷、不看好的人。
在紛紛的議論中,在互市場買到商鋪的富商們將準備多時的貨物裝車,開始朝著寧遠而去。
各處官道之上,時不時的可見一支支數(shù)十上百輛的、拉滿了貨物的商隊,還有不少三五成群想要去那邊見見世面的富家子弟們。
京杭大運河之上舳艫千里,作為的通州,上下數(shù)十座碼頭上轂交蹄劘、車馬駢闐。
而在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和被洗劫后的遼東、朝鮮之地,即便是經(jīng)過了一年半的休養(yǎng)生息,富商士紳不算多,新崛起的也只是能在本地折騰一下。
身家只有幾百上千兩銀子,即便是全部收購了貨物,跨越一兩千里地去互市,以這邊上好的皮毛、藥材等肯定能賺到銀子。
但刨去開支等等,賺不了多少,還不如在本地折騰一下。
看著境內(nèi)的情況,身為遼東布政司的袁崇煥也是很無語。
只要遼東和關(guān)內(nèi)的貨物能流通,百姓就能有銀子了,有銀子就能帶動其他的消費,也能收取更多的商稅,如此就能盤活遼東的發(fā)展。
境內(nèi)的情況他自然是很清楚的,于是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疏,給出了三道解決的方法。
一是大明皇家銀行給各府的商人放貸,由各府衙做擔(dān)保。
二是各府由官府出面從皇家銀行借銀子組建商隊,收取百姓手中的貨物,既能解決百姓手中山貨的問題,也能賺取一些銀子補貼各府庫銀,用于修橋補路、興建學(xué)校等等。
三則是由各府出面聯(lián)合州府下各縣城的小商隊組成一支大商隊,抽調(diào)衛(wèi)所軍士護送,
這三條方案加急送到北京城后,崇禎自然是大筆一揮,同意了請求,并讓朝鮮境內(nèi)也是如此的做法。
另外,大明供銷社也從當(dāng)?shù)匦l(wèi)所抽調(diào)了人手組建了一支商隊,收購偏僻鄉(xiāng)下山間的散貨。
詔書下達之后,整個遼東、朝鮮之地百姓歡呼雀躍,得到消息的百姓背著大包小包的皮毛、藥材、山貨等等到了各個鎮(zhèn)、縣城的收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