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陛下,威脅和帶給我大明兩百余年屈辱的大敵終于去了!”
李若漣大喜。
身為錦衣衛(wèi)指揮使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扶桑帶給大明的傷害,也沒有人比他更了解皇帝滅掉扶桑的決心,以及滅掉扶桑之后對大明的影響。
除去大明沿海不受襲擾外,還有三條。
一是開海貿(mào),運輸成本降低,百姓受到實惠。
二是將遼東和朝鮮發(fā)展起來;
三是維護天朝上國的尊嚴,提振大明百姓士氣,震懾周邊國家。
最好是烏斯藏和蒙古北面的幾個部落也歸順,接受整改,如此大明疆域或許沒有元朝的最大,但絕對是歷朝歷代掌控中最大的。
“此戰(zhàn)你們錦衣衛(wèi)有大功勞,無論是焚毀糧草的配合還是突襲江戶城,以及炸毀防洪堤壩,水淹關(guān)東。
賞賜什么的,等東征大軍回京之后再論功行賞?!?
“陛下過譽了,身為臣子,自當為陛下分憂解難?!?
“嗯!”
崇禎嗯了一聲,將清理計劃遞了過去:“再看看這個?!?
李若漣接過后迅速翻閱著,片刻后便明白了皇帝給自己看這個的用意,主要是兩個問題。
一是羅剎國的實力,是否有實力與大明為敵。
二是東征大軍回撤的問題,這個事情牽扯到安南、緬甸兩國的情況,這關(guān)系,大明是否能正大光明的出兵兩國,收歸大明。
略微思索了片刻后,李若漣沉聲道:“陛下,自北討之戰(zhàn),圖魯拜琥歸附后,臣就派人進入羅剎組成商隊進入羅剎國打探消息,經(jīng)過這一年半多的收集和匯總,
臣以為,羅剎國是沒有實力、也沒有機會,更沒有膽量與大明為敵的。
原因有三點,第一,我們有能力連續(xù)覆滅建奴和扶桑兩大勢力,其自身實力強大已經(jīng)毋庸置疑了,
羅剎國若是實力強橫,那就直接南下和建奴干一架了,或者直接攻下扶桑的蝦夷地了,既然沒有,那就說明實力不夠。
連這兩個被我們干掉的勢力都打不過,更何況我們?
其二,羅剎國極具攻擊性和侵略性,他們的領(lǐng)土基本都是靠掠奪而來,打的過就搶,打不過那就老實趴著。
但到了大明嘉靖三十七年的時候,羅剎出了一個和察哈爾林丹汗類似的人物——沙皇伊凡四世,眼高手低,盡干些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兒。
先是為奪取波羅的海南岸的利沃尼亞和波羅的海出???,惹火了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瑞典王國、丹麥王國,幾國聯(lián)合進攻羅剎國。
然后讓羅剎國與盟國克里米亞汗國的關(guān)系徹底破滅,然后就被羅剎國就戰(zhàn)敗了。
這場利沃尼亞戰(zhàn)爭從嘉靖三十七年持續(xù)到萬歷十一年,共計二十五年。
但這只是一個開始,期間又有諸多的戰(zhàn)爭,一直持續(xù)到到萬歷二十六年,導致羅剎國的尢里克王朝滅亡。
王朝滅亡后,國內(nèi)各大勢力爭奪全力,一直到萬歷四十年,這期間的十四年中羅剎國的皇位一直是空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