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陛下給大將軍的旨意說了第一要務(wù)是讓扶桑自亂,其次才是糧食,這事兒你知道吧!”
見周遇吉點頭,盧象升繼續(xù)道:“雖然陛下這么說,但陛下登基這幾年一直在儲備糧食,對糧食是何等的看重,
真要一把火燒了,那才是罪過,幾百萬石糧食放在大災(zāi)之年能救活多少百姓呀!”
盧象升向前走了幾步:“所以,這一路上我都在思索,在保證完成計劃的同時怎么才能多弄點糧食回大明,
想了許多對策到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沒用上,因為德川家光幫我們做了選擇。”
周遇吉愣了愣,瞬間就明白了了盧象升的意思。
德川家光若是選擇與明軍正面決戰(zhàn),那糧食肯定更是保不住了,幾十萬人對決加上火器,搞不好上百萬畝良田就被毀了,甚至更多。
趁著打仗的功夫,百姓們收割糧食藏起來,他們也沒辦法一家一戶的去搜查吧。
可德川家光退走了,那就給了大明機會,大軍堵住幾條主要出口,扶桑大軍若是沖擊,那就用火器反擊,持續(xù)給扶桑大軍帶去傷亡。
沖不出來,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收割糧食了。
想明白后,周遇吉冷笑道:“只能說德川家光低估了我們對扶桑的仇恨,我們的確不會主動對百姓動手,但不代表就裝作沒看見!”
“就是這個道理!”
盧象升點點頭:“老周,德川家光要盡可能的多收割糧食,那我們就偏不如他們的意,我們現(xiàn)在派兵急速追擊,逼他們退走。
第二,下達(dá)命令,沒有我們的允許,敢隨意收割糧食的,一律處死!
等過個七八日,糧食徹底成熟了,驅(qū)趕百姓收割糧食,儲存在淡路島,等著漕船運回大明!”
“那我們征收幾成?”
“扶桑這邊四公六民,甚至說是五五開,咱們身為扶桑的敵人,來個七成不算過吧,留三成給他們,主要是防止將他們逼急了聯(lián)合反抗?!?
“可以,十成糧食,德川加光收走了一成,我們收走七成,扶桑百姓只有兩成,能不能活,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盧象升點了點頭,思索了片刻:“老周,我率大軍帶著飛雷炮急行,逼迫德川家光撤走,給你留一個千戶的兵力,向四周下達(dá)命令,敢反抗和阻攔的,一律砍了。
另外你派人將這邊的情況告訴濃尾平原的鄭總兵?!?
“好?!?
一番安排后,盧象升帶著大軍沿著官道朝著京都城追去,沿途帶起滾滾煙塵。
沿途隱約可見遠(yuǎn)處無數(shù)百姓逃亡,與官道兩側(cè)微黃的沉甸甸的稻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只是兩日的時間,大軍便追到了京都城十余里的地方。
“大君,根據(jù)我們探查,明軍只有四萬不到,要不要派兵阻擋一段時間,給收割爭取時間?”
“我們這兩天才收割不到二十萬畝,實在是田里水未控干,行走不便。
算上濃尾平原和琵琶湖內(nèi)部區(qū)域,最終估計也只有百萬石不到,離我們預(yù)估的差的有點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