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明絕對的武力優(yōu)勢完成全球貿(mào)易,以海外的巨額財富向大明輸血。
而且為何禁海,其中更有文官富商走私,賺取海量財富。
這只是他的猜想,而且永遠不可能宣之于口的。
但他能確定,海貿(mào)一定能賺到巨額財富,因為鄭芝龍的商隊已經(jīng)證明了。
不待他細想,就聽見皇帝繼續(xù)道:“朕之所以準備開海禁,除了經(jīng)商,賺取大量的海外諸國的銀子外,還有最重要的兩點。
第一、是海外諸國的資源,諸如金銀銅以及稀有的貴重金屬,這些都是以后工業(yè)研究院和火器研究院所需的東西,提前準備好終歸是好的。
而在這些資源中最重要的則是農(nóng)作物。
大明如今正在推行的土豆、番薯以及陜西正在試種的玉米,都是從海外諸國引進或者偷渡進入的,
既然如此,那海外諸國有沒有抗旱、抗?jié)?、抗寒的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
我大明疆土廣袤,遼東之地土地雖然肥沃,但一年中有小半年都極寒,西北之地又是干旱居多,東南沿海因為氣候原因,多有水災(zāi)。
如果海外諸國有,那對我大明來說將是天大的喜訊,引進到國內(nèi),我大明百姓將不會在餓肚子了。
其次,歷朝歷代的大災(zāi),糧食減產(chǎn),無數(shù)百姓餓死,朝廷想賑災(zāi),都不一定能找到糧食,
但如果與海外諸國做生意,大災(zāi)之時,我們可以從海外諸國買糧食,這是另一條救災(zāi)的路。
朕甚至有一個大膽的想法,以后凡是出海做生意的商人必須攜帶總貨物一成的糧食回大明,如此也能解決很多問題?!?
“第二個重要的點,就是學(xué)習(xí)海外諸國的先進技術(shù)和知識。
從利瑪竇那里能了解到,海外諸國有很多的東西都已經(jīng)大致成了體系,諸如物理、數(shù)學(xué)等,這些我們?nèi)A夏雖然都有,但很零散。
孔圣都說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海外諸國肯定也有優(yōu)勢的地方,就以紅衣大炮為例,若是沒有紅衣大炮,能有寧遠大捷嗎?
或許有,但一定是慘勝!
落后于別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反思,反而還自大。
所以,朕主張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繼而讓自身強盛。
這便是格物院成立的初衷,也是今后海外知識和技術(shù)在大明傳播的?!?
群臣再次被皇帝的高瞻遠矚而震住了。
尤其是那句‘師夷長技以制夷’,更是讓眾人羞愧。
震撼過后,眾人雙眼通紅,隱約有淚珠浮現(xiàn)。
皇帝雖然年輕,可卻是扛起了大明億萬百姓的溫飽之路和富強之路。齊聚文學(xué)
身為大明臣子,皇帝的思維太超前了,他們都跟不上皇帝的腳步,實在是太慚愧了。
崇禎看著眾人思索的群臣,略微思索了一下,立刻道:“諸位愛卿,既然今日已經(jīng)講到了開海禁,那朕索性就跟諸位攤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