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城共有四座城門,東門為鎮(zhèn)東門,西門為迎恩門,南門為望洋門,北門為威遠門,四門城臺上均建有城門樓。
我們現(xiàn)在站立的地方就是鎮(zhèn)東門,也就是世人所說的天下第一關所在的地方?!?
張維賢不緊不慢的介紹著,崇禎盯著那塊書寫著天下一關的匾額,輕聲道:“這塊匾額到底是誰寫的?”
“陛下,這塊匾額長五米、高一點五米,筆力凝重,骨氣遒健,氣勢豪壯,是明代成化八年進士、山海關人蕭顯所題。
臣來之前,這塊匾額的確是嚴嵩所題,蕭顯所題的放在了經略府內,但自陛下將孔府的圣府的牌匾給砸了,臣就將蕭顯所題的匾額換了上去?!?
“嗯!”
對張維賢的這個做法,崇禎是非常認可的。
大明的第一關,若是掛著大明第一奸臣的字,那才叫人羞愧,
雖然藝術不分政治立場,但他就是不爽。
“陛下,關城城垣周長四千八百米,城高四十米,厚七米。四門外均有甕城,東南、東北隅處于長城主線,均建有角臺,之上則有角樓,
臣來山海關后,又沿著兩側長城橫向修建了一些角臺,用于防守,并在距離關城兩里的南北兩側各修建了一座翼城,
墻高兩丈,周三百八十丈,各駐兵駐兵兩千,均配備佛郎機炮二十門、虎蹲炮五十門,余者皆配火銃,與關城互為犄角!
臣在這三年時間,未嘗有一刻放松,臣可以自豪的說,若是建奴沒有覆滅,以山海關的兵力和將士的戰(zhàn)力,
哪怕是建奴窮盡全國之力攻打山海關,臣也有信心堅守半年以上的時間!”
張維賢的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語中滿滿的信心,激情滿滿。
“好、好、好……哈哈哈……”
崇禎一連說了三個好字,聲音滿是振奮。
這話他是相信的,哪怕是歷史上十幾年后,大明已經破敗不堪了,若非吳三桂主動打開山海關的城門,建奴想都不要想進關。
哪怕后世扶桑侵占了東三省,意圖進入關內,四千余人在六架飛機和兩艘軍艦以及坦克的配合下攻擊山海關,打了整整十二天,才占領山海關。
其中有將士們的頑強抵抗,也更說明了山海關的堅固。
“可是,陛下,哎……”
“英國公,你這是?”
“陛下,臣苦練精兵,精心打造防線,預設了各種突發(fā)情況,唯獨將陛下給忘記了,
昨日聽袁閣老講北討建奴之戰(zhàn)后,臣瞬間覺得這固若金湯的山海關在飛雷炮、震天雷面前跟豆腐渣一樣。
一炮不夠那就十炮、百炮、千炮,能直接將城墻夷為平地。
軍士的血肉之軀怎能抗衡火器的威力,別說堅守半年了,半個月可能性都不大。”
經張維賢這么一說,眾將臉色也變了,眼中也閃過一絲的落寞之色。
火器面前,尤其是飛雷炮這種大范圍爆炸的火器,騎兵、軍陣、冷兵器幾乎都失去了作用。
看著眾人的落寞之色,崇禎輕輕的搖了搖頭。
這就是火器迅速發(fā)展帶來的不適應。
別說是現(xiàn)在火器不完善、威力不算巨大的情況了,哪怕是后世那數(shù)十年的內外戰(zhàn)中,城墻依舊能在防守戰(zhàn)中占據(jù)重要作用。
諸如平安城之戰(zhàn)、長沙會戰(zhàn)、衡陽城戰(zhàn)、四行倉庫等等,無不說明堅固建筑的作用。
但這些都是發(fā)生在二戰(zhàn)之前的火器的攻擊,現(xiàn)在的條件,堅固城墻更是抵御火器的依仗。
想了想后,崇禎淡淡道:“也罷,今日就給諸位上上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