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皇帝的話音剛落,群臣頓時愣住了,滿臉的錯愕之色。
看著身邊的同僚驚詫的目光,他們知道自己沒有聽錯,皇帝說的是裁撤南都,南關(guān)北歸。
看著錯愕的群臣,崇禎淡淡道:“眾卿沉默不語,難道是默認了?如果默認了,此事就這么定了,內(nèi)閣擬一道詔書傳遍大明各州府縣?!?
我去……
皇帝這不按套路出牌呀,我們這是默認嗎?這是震驚好不好。
六部尚書都沒有出聲,他們雖然也震驚,但前幾日在武英殿內(nèi)議完事后,袁可立和孫承宗可是被留下了,
這就說明皇帝已經(jīng)和他們通過氣了,他們得先觀望之后再說。
他們不說話,下面的人更不好說話了,皇極殿內(nèi)的氣氛再次詭異了起來。
但一直不說話,那皇帝就當他們默認了,好一會兒后吏部給事中硬著頭皮出班了。
“陛下,留都南京這是自成祖時便定下的,延續(xù)兩百多年了,算是祖制,如今裁撤似乎不妥,請陛下三思!”
“陛下,南直隸乃是大明賦稅重地,占據(jù)了大明六成的賦稅,若是裁撤留都,北京離南直隸又遠,監(jiān)察不到位,官員們會不會借此蒙蔽朝廷,請陛下三思!”
“陛下,南京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尤其是管理漕運,漕運不通,整個北方都要受到影響,且是鹽鐵茶重地,不可亂呀!”
“陛下,太祖定都南京后曾說過,找穩(wěn)定之后擇一城定位國都,南京降為陪都,
成祖遷都北京是為了守國門,但將蒙古趕走之后依舊沒有裁撤南京,歷代皇帝也都沒有裁撤,仁宗甚至想把首都遷回南京,這就說明了南京的重要性,南京不可撤,或者說不能現(xiàn)在撤。”
“臣同意胡大人的觀點,現(xiàn)在大明國力恢復(fù),日漸昌盛,但幾百年后呢?
臣說句大不敬的話,若是再出現(xiàn)去年建奴繞道攻擊薊鎮(zhèn),或者有人反叛等等,朝廷還能撤到南京或者儲君到南京,
憑借長江天險和南京的部院,如南宋一樣,依據(jù)南方半壁江山,積蓄實力以待反攻?!?
“是呀,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想必當年成祖和以后的歷代皇帝都是出于這種考慮吧,請陛下三思?!?
……
吏部給事中的出聲后,像是觸發(fā)了某種信號,群臣從政治、文化、經(jīng)濟與賦稅、地理位置、朝廷根本等等角度開始反駁。
崇禎面色平淡,但心里卻是冷笑著。
他承認群臣反駁的理由都是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最后的底蘊這一條,但那是在成祖削藩之前,削藩之后這條就已經(jīng)不適用了。
仔細研究朱元璋將自己兒子分封到全國各地的區(qū)域時,就能發(fā)現(xiàn)南方數(shù)省是沒有藩王存在的。
而且都是分布在長城、黃河和長江三道天險周邊的,這些藩王各個都有軍權(quán),如果蒙古諸部要打過來,這些藩王就是現(xiàn)成的前線將領(lǐng),
異族也只能一道防線一道防線的攻破,然后才能兵指南京。
可惜建文削藩、成祖削藩,削了藩王手中的兵權(quán),讓他們只能呆在府內(nèi),進而直接導(dǎo)致三道防線全部破碎。
所以,此刻南京再作為備用首都,已經(jīng)沒有了實際意義,如果長城防線破了,防守黃河和長江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