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漏洞?”
“你看看這份詔書上通篇有一個是在位皇帝皇子的分封方法嗎?”
“咦,還真沒有,不過皇帝既然削藩,那就肯定就是一碗水端平了!”
“端平個屁,怎么端平,現(xiàn)在是按照三世而衰、五世而斬的方法,這個世就是藩王平均在位時間,
而福王等人是第一世,是按照封王至今的時間算,這都能說的過去,可現(xiàn)在的皇子咋辦?”
“從封王開始算起,一直到就藩……嗯,不對,以后沒有藩王,無法就藩,這個方法不對!”
“要不就按照大明開國以來,所有藩王平均在位時間算?這總可以吧!”
“估摸著平均在位二十年,按照三世而衰、五世而斬,王位存在六十年,百年后就淪為平民了,時間太短,估計皇帝不會的!”
“要不就按大明開國以來皇帝平均在位時間算,開國至今兩百六十一年,在位十五帝,平均十七年半,太短了,也不行!”
“這也不對,那也不對,總不至于說第一世藩王在位時間算吧!”
……
整個北京城看著詔書的人慢慢的都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隨即議論之聲比之前更高了,這些議論聲巡查的衙役自然層層上報了。
文淵閣內(nèi),六部尚書眉頭緊皺,袁可立一臉的淡然之色。
“袁閣老,百姓議論之事,雖然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但事關(guān)天下民意,這事是不是請陛下給個明確的答復?”
“是呀,藩王傳承時間長短直接關(guān)系到百姓的直接利益……”
“行了,都回去吧,此事陛下自有定論,不是我們能插手的,
如果方案好,那以后的皇子自然會開心,若是不好,以后皇子知道了你們在背后推動,難免會找你們的麻煩,得不償失!
況且,京城鬧得這么厲害,陛下真不知道嗎?
陛下既然知道又沒有給答復,要么是沒有想好,要么就是暫時不宜公布,要么就是不想搭理,
不管是哪一種可能,我們貿(mào)然上奏都會引起陛下不喜,還是等等吧!”
眾人想了想,覺得是這個道理,朝著袁可立拱了拱手后就朝著文淵閣外走去,只是剛走了幾步后,司禮監(jiān)的秉筆太監(jiān)李鳳翔就急匆匆的進了東暖閣。
見到是李鳳祥,袁可立立刻上前,沉聲道:“李公公,可是陛下傳召?”
“袁閣老,這是陛下讓奴婢給您的,說是您看了就知道了!”
說著便遞過一個信封,袁可立拆開后掃了一眼,輕笑道:“諸位剛剛討論的問題,陛下給了回復,諸位也看看吧!”
片刻后,看完了信箋的眾人面面相覷,隨即眼中滿是古怪之色。
半個時辰中,在百姓們的議論中,有一道補充詔書在京城各大衙門口的告示墻貼了出來,看著詔書的百姓們更是
“我的天呀,咱們這位皇帝還真是有個性呀,這方法都能想的出來!”
“別廢話,趕緊念一念詔書上寫的什么?到底是什么方法!”
“都聽好了,我給大伙講講白話:大致意思就是今后的親王傳承方式是以皇子封王開始,自在位皇帝駕崩截止為一世,三世而衰,五世而斬?!?
“這、這……”
“咱們這位皇帝今年才十九歲,少說還能活個四五十年,多的六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