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話,朕惦記的是你們那點俸祿嗎?朕惦記的是你們手中的百萬頃良田和數(shù)以千萬計的銀子?!?
“你們是沒有造反的可能,但那只是面對朕,以后不好說,
所以,你們罪不在現(xiàn)在,而在將來!”
崇禎冷哼,這兩句是他的心里話。
見皇帝不說話,榮王道:“陛下,臣等再退一步,將歷代皇帝賜予我們的各地課稅還給朝廷。”
崇禎依舊冷著臉,心中滿是不屑。
再退一步?夠嗎?
是你們高估了你們在朕面前的重要性?還是低估了朕的胃口?
其余諸王暗暗對視了一眼,魯王出聲道:“陛下,臣等將礦山、山林、河伯所等全部歸還朝廷!”
……
“陛下,臣等愿意將手中的店鋪、莊園等等全部貢獻給朝廷,請陛下恩準!”
……
“陛下,臣等愿意貢獻出百萬兩白銀!”
……
一連出來三四位藩王,都說將自己掌控的資源給朝廷,礦山、店鋪、古玩字畫等等都有,但唯獨沒有田地。
他們也不傻,無論什么時候田地才是最為值錢的,即便皇帝搞了還地于民,他們手中的田地依舊是值錢的。
還地于民的政策下,每人只有五畝,五畝能養(yǎng)活自己嗎?
答案是肯定的,但養(yǎng)活和能不能吃飽、能不能吃好,這是兩回事。
想有余錢,想吃飽吃好,想蓋房子娶媳婦,農(nóng)民也只有多種地這一條路可以走。
以前收五成租子,現(xiàn)在百姓有地了,收三成行不行?
三成太高,那就收一成,肯定是有百姓會種的。
百姓不種,他們還有下屬宗室的人來種,甚至買奴隸,反正只要養(yǎng)著耕地就行。
而且土地就那么多,人口卻在增加,朝廷手中的土地肯定不夠,最終他們手中的耕地依舊值大價錢。
他們每人手中至少有兩萬頃,折合起來就是兩百萬畝,畝產(chǎn)兩石,折算下來,一年也是二十萬兩銀子進項。
現(xiàn)在皇帝搞了還地于民,短時間看百姓有地種有糧食吃。
但長時間看,最終這些土地依舊會兼并,到時候依舊是大把銀子進賬。
這些是他們這些藩王這段時間聚集在一起商量出來的結(jié)果,可以給礦山、店鋪,甚至現(xiàn)銀,但耕地絕對不能給。
他們與士紳富商手里的地不一樣,他們是藩王,與國同休,有皇室庇護,而且耗的起。
這個道理藩王們想清楚了,崇禎和內(nèi)閣六部的大臣們能不知道嗎?
“行了,既然你們都如此態(tài)度,朕也不再多說什么了,你們都回去吧,
想在京城待著也行,想回去也行,朕都不會管了,以后你們愛咋滴咋滴!”
一直沒有說話的崇禎出聲了,只是一出聲就將所有藩王給整懵了。
竟然讓他們回去,他們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剛剛皇帝的怒罵和質(zhì)問來看,皇帝鐵了心的要削藩,可現(xiàn)在卻是讓他們走,該干啥干啥。
事出反常必有妖,他們不是傻子。
就在他們猜測皇帝用意時,剛剛出了太廟又回來的王承恩低聲道:“陛下,唐王朱碩熿杖責十九棍時昏迷,第二十二棍時吐血,送入太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