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議!”
“如此甚好!”
“臣認為可行!”
韓癀三人同時贊成,隨即朝著崇禎行禮,躬身道:“請陛下圣裁!”
崇禎沉默了,袁可立如此安排逼迫建奴三線作戰(zhàn),直搗蒙古諸部老巢那即是圍魏救趙,安排很是合理。
可他有他的想法,他想讓建奴將朝鮮嚯嚯完了,大明再出兵收服,順帶將整個朝鮮納入大明的疆土,而不是藩國的關系。
這跟大明主動攻擊完整的朝鮮區(qū)別很大,畢竟朝鮮成為大明藩國兩百多年了,去打他們道義上說不過去。
其次,朝鮮最南端離扶桑的對馬島只有百余里地,以后出兵攻打扶桑是最好的路線了,但前提是朝鮮能徹底的納入大明的疆土。
否則從海上進攻,危險性和不確定性就太大了,隨時都可能讓整支艦隊沉入大海之中。
可若是讓建奴占領的朝鮮,那再想攻擊建奴,難度就加大了,因為建奴有數(shù)座城池,要么不打,要么就一次性打下來。
大明火器雖多,可火銃、虎蹲炮、佛郎機炮等等這些火器對攻城不能說完全沒效果,能十留其一就很不錯了。
攻城最好的就是將軍炮和紅夷大炮,可這樣太重,難以運輸。
即便是這兩樣,百余門紅衣大炮也得日夜不停的轟擊數(shù)日才行。
“開花彈暫時做不出來,那就用投石機投送轟天雷,一百個不夠,那就一千個,前面擋著的每一座城池全部夷為平地!”
想到這里,崇禎看了看袁可立等人,將自己的想法說了一遍,幾人聽的目瞪口呆。
“陛下,臣以為可行,朝鮮于洪武二十五年建國后一直臣服大明是有原因的,內(nèi)有高麗舊勢力搞事情,外有扶桑、蒙古等虎視眈眈,所以他們只能找我大明當靠山,
說好聽了是臣服,其實就是利用,雖然給我們歲貢了,但我們也給了他們頒賜。
還有萬歷三大征,沒有我們,他們早就滅了,如今和建奴簽署和議,那就是我們的敵人了!”
“韓閣老所極是,干掉扶桑,以絕倭寇永久之患,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陛下,臣認可這個想法!”
韓癀輕聲道:“但剛剛袁閣老所提的四項建議,我們也要執(zhí)行,其一是顯示我們宗主國的仁義,其二讓他們相互打一打,
如果建奴占領了義州,那毛文龍和皮島攻擊就猛烈一些,迫使他們回撤,
如果沒有,那我們就出工不出力,消耗雙方實力,以后我們收復的時候也少一些阻力。”
“可以!”
崇禎點了點頭:“內(nèi)閣擬旨,讓錦衣衛(wèi)傳旨,朝鮮那邊,等錦衣衛(wèi)在皮島傳完旨后直接再去,速度要快,告訴袁崇煥和毛文龍,要保密!”
“臣等遵旨!”
四人行禮后,退出東暖閣。
看著退出的幾人,崇禎搖了搖頭,文人狠起來,那比武將很多了,不聲不響的就想建奴、朝鮮兩方給坑了。
但這還遠遠不夠,想到這里,崇禎看著一邊候著的李若漣:“李愛卿,朕交給你一項絕密任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