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陛下示下!”
看著自信滿滿的皇帝,孫承宗也懶得思考了,直接請皇帝明說。
“孫愛卿,不僅要修城墻,城內(nèi)的房屋建筑、街道、店鋪等等都要我們修建,這么算下來,你剛剛說的造價,還要翻上一倍!”
“什么,城內(nèi)也要我們建設(shè)?這、這……”
孫承宗直接懵了,倒不是因為造價的問題,而是工程量的問題了,而且他也搞不懂為什么要朝廷做這個事情。
看著吃驚的孫承宗,崇禎輕聲道:“孫愛卿,朕問你,普通的三合院的多大面積?”
“基本上是寬在十五米,深度十八米,按照陛下給的新單位,差不多在一百五十到兩百平方左右。”
“如果按照你說的這個面,按照北京城胡同和坊市的規(guī)劃,你覺得可以建多少座三合院?”
“陛下,借筆墨紙硯一用!”
孫承宗在紙上寫寫畫畫了半炷香的時間:“陛下,如果按兩百平米算,大概在一萬座,再除去街道、胡同、坊市之間的通道等等,估摸應(yīng)該有九千座左右。”
說到這里,孫承宗突然愣住了,腦海中閃過一道可能的想法,遲疑了片刻,輕聲道:“陛下是想將這些三合院賣出去?”
“京城一套如此大的三合院造價大概在三十五兩到四十兩銀子,這邊因為取材和工匠的問題,加上地契等等至少能賣五十兩銀子,
五十兩銀子看起來很多,但對蒙古牧民來說并不算太多,互市中戰(zhàn)馬的價格大概八到十五兩銀子,上等羊肉每斤一錢二分,
牧民家里養(yǎng)個三四頭馬和幾頭養(yǎng)等等,如果這些牲口生產(chǎn)順利,三五年的功夫就能買的一起一套房子,一套房子住個七八口人是沒問題的。
如果采用陜西還地于民的先用后還的手段,加上利息,五年內(nèi),他們就只能為我們免費打工了。
這一次他們的戰(zhàn)利品被我們給繳獲了,他們想要養(yǎng)牛馬羊等,只能先從我們手上賒欠,然后再慢慢還,
如此算下來,未來十年,他們就只能為了一座房子服務(wù)了!”
“嘶……”
孫承宗的一番盤算不僅將自己給驚到了,大帳內(nèi)的諸將都被驚呆了。
如果真的這么實施,蒙古諸部以后就徹底的廢了。
五十兩一座三合院,九千座就是四十五萬兩,已經(jīng)完全可以解決修成的費用了。
聽著孫承宗的賬,崇禎也是暗自點頭,腦子果然轉(zhuǎn)的比較快,立刻就明白了自己的意圖。
但還是不夠全面,于是輕聲道:“孫愛卿,朕再補充兩點,你們看看是否可行,
第一,在城內(nèi)建立橫豎各一條貫穿城池的街道,兩邊設(shè)置店鋪,諸如酒樓、客棧、米坊、山貨、皮毛等等店鋪,
一是解決牧民的日用品所需,二是收購牧民們勞動所得藥材、皮毛等等。
這些店鋪是由大明境內(nèi)的商人租用也,牧民們租用也行,但記住了只租不賣,或者按照他們交易銀兩抽取半成到兩成不等傭金,
當然了,也不是白白抽取,為了防止商隊遇見強盜和狼群等,歸化城駐軍隨行保衛(wèi)安全,這樣既保證商隊的安全,也是練兵?!?
嘶……
眾人紛紛倒吸涼氣。
皇帝的這個想法太大膽了,如果店鋪寬度十米,除去交叉路口等等,至少有五百個門店,按照一年十兩算,一年五千兩。
看著不多,但只要歸化城在,這兩條大街上的店鋪就是個下金蛋的老母雞,每年都有租金入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