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王承胤這邊,八家家主都不知道具體情況,只是知道會給他們通融,具體的可能需要問晉王!”
“至于晉王為什么會和八家摻和在一起,有幾方面原因,建奴和蒙古諸部需求比較大,零散采購效率太低,
而晉王手中則是擁有大量的土地、礦產(chǎn)等,產(chǎn)出的糧食、鹽鐵等等也需要出手,
二來,晉王雖然是藩王,不能干涉朝政,但這些年朝局不穩(wěn),也沒有精力約束諸王,
晉王府這么多年暗中支撐的大臣還是不少的,在太原等地說話還是能說一不二的,
借助晉王府的勢力,他們操作起來更容易,兩方一拍即合,各家給了一成凈利。”
“前幾天,范永斗等人進(jìn)入晉王府,主要是土默特在聯(lián)絡(luò)周邊部族聯(lián)合對抗西遷的察哈爾林丹汗,需要大量的糧草鹽茶等,開出了三兩銀子一石的價格,
而晉王則是要求五兩銀子一石,并威脅,要買就買,不買就賣給林丹汗和建奴?!?
聽到這種價格和晉王的要求,崇禎想起的后世的一句話,這賬算的資本聽了都要流淚。
吐槽過后,崇禎道:“先說說八家走私的具體物資數(shù)量,一項項的報?!?
李若漣聽見崇禎的問話,又從箱子中拿出本冊子。
“糧草一項:范家一百三十二萬石,折合白銀一百六十二兩白銀,
靳家一百一十三萬石,折合白銀九十三萬兩……”
“陛下,八家總販賣糧食七百九十三萬石,折合白銀六百八十三萬兩,之所以價格有偏差,是因為各家在每年輸送的類別和采購糧食價格不一樣。”
崇禎眼中殺機(jī)再盛了幾分。
饒是他知道這幾家的情況,但此刻聽見糧草一項的匯總,心中的怒意直沖云霄。
七百九十三萬石,折合十二億斤,何等龐大的數(shù)據(jù)。
去年陜西大災(zāi),許多百姓餓死,甚至發(fā)生了人相識的現(xiàn)象。
他為了賑災(zāi)的銀兩,各種算計、作秀,才弄了兩百萬兩白銀去采購糧食。
按照一人一頓餐一斤算,這么多糧食足夠陜西八百萬百姓吃一個半月。
足夠遼東十余萬將士吃七八年,整個九邊將士也能吃一年半,有這么多糧食,怎么會出現(xiàn)逃卒、叛卒。
“當(dāng)真是該殺!”
崇禎算完賬后,壓下怒意后恨恨的說了一句,隨即又道:“你繼續(xù)報!”
“布帛一項:范家三萬三千匹,折合白銀一萬八千兩……折合白銀二十九萬兩?!?
“鹽一項:忻州王家三十六萬石,折合白銀十九萬兩,大同靳家……”
“茶一項……”
……
“陛下,八家對建奴和蒙古諸部的違禁物資的價值,共計折合白銀三千九百萬兩。”
李若漣匯報完后,將賬冊雙手呈給了崇禎。
崇禎大致翻看了一下,最后又看了看匯總,便放在了一邊。
這只是販賣的價格,并不是直接到庫房的,還要各種損耗、打點、家族花費等等。
他現(xiàn)在就想知道八家現(xiàn)在值多少錢,這是此次西北巡視最重要的目的。
“再匯報一下八家的家產(chǎn)!”
李若漣又從箱子拿出一本賬冊:“陛下,因為八家有的做了分散處理,只能根據(jù)他們提供的數(shù)值,估算個大概,具體的得清點后才知道?!?
“介休范家:現(xiàn)銀二百三十六萬兩,各類酒樓店鋪等一百七十九處,良田一千一百頃,各類古玩字畫三百六十八件,糧食十五萬石,總計估算六百三十萬兩白銀!”
“大同靳家:現(xiàn)銀兩百八十萬兩,各類酒樓店鋪等兩百零三處……總估算白銀七百六十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