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來!”
被驚醒的袁可立臉色再次一變,坐直了身體。
崔明立刻接過密封的情報,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后才遞了過去。
袁可立接過情報,快速的掃視著,表情也從凝重變成了陰沉,隨即是憤怒。
這一幕看的曾獻、崔明等人滿是疑惑,到底是什么事情讓這位為官數(shù)十年、經(jīng)歷過無數(shù)風(fēng)雨的老臣如此變色。
“你們也看看吧!”
曾獻接過信箋,崔明等人也圍了上來,只是片刻后,眾人才知道袁可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那種表情了。
只見信箋上寫著:天啟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寅時,白水叛軍突然襲擊從太原運糧的隊伍,糧草兵被沖散,叛軍放火燒糧后叛軍劫走一千兩百石糧食,
糧草兵救火未追趕叛軍,火滅后清點,燒毀四千石,死亡一百二十七人,燒傷十八人,及報止叛軍去向不清,叛軍人數(shù)不清。
“囂張!”
“找死!”
曾獻和崔明同時怒喝了一聲,臉上滿是憤怒,其余朝廷的官員也是如此。
這伙叛軍簡直是冥頑不靈,旱災(zāi)這么嚴重,全國調(diào)糧何等的困難,搶糧不算,還燒了糧食。
四千石糧食,折合六十萬斤,這能救活數(shù)萬人,就這么被叛軍燒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閣老,此事……”
袁可立抬了抬手打斷了曾獻的話:“生氣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首要任務(wù)是賑災(zāi),安置了百姓,才能解決后患,否則難民變流民,流民變流匪,流匪變叛軍。”
“至于叛軍燒糧,也恰恰暴露了他們兵力不多,否則就不會玩燒毀糧食這一出轉(zhuǎn)移糧草兵精力的把戲了,本閣估摸著,應(yīng)該不會多的。”
“對,卑職也是這么認為,劫走一千兩百石糧食,折合是十八萬斤,我大明的裝糧麻袋一袋一百五十斤,一人扛一袋算下來需要一千兩百人,
加上掩護、照明、留守、警戒等等,最多不超過三千人?!?
崔明說完后,沉頓了片刻:“這情報中沒有寫清楚是扛走的,還是連糧車一起弄走的,但我琢磨著,應(yīng)該是抗扛走的,
洛水以北多山,有麻陂山、梁山、黃龍山等,換做我是王二,肯定是扛著走,速度快,一旦進山,只要少數(shù)人封住山路,那真就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了。
而且,叛軍暫時是不會再搶糧了,因為有了這一次后他們就會認為我們就會有防備,他們不敢賭,所以運糧的隊伍暫時是安全的?!?
大堂內(nèi)眾人聽完后皆是若有所思,袁可立也是點了點頭,暗道這崔明以后可以培養(yǎng)一下。
心細、腦子轉(zhuǎn)的也快,武力更不用說了,是個好苗子。
“有道理?!?
“那你說說我們怎么應(yīng)對?”
面對袁可立的詢問,崔明愣住了,他沒有想到袁可立會征詢他的意見,要知道這種軍情大事,他一個小小的總旗根本就沒資格參與的。
“大家都可以說說,咱們可以探討一下?!?
面對袁可立的鼓勵,崔明略一沉思,便道:“經(jīng)過搶糧事件后,朝廷應(yīng)該不會……招撫了吧?!?
說這話的時候,崔明有些不確定,隨即又道:“如果不招撫,那就是剿殺,如果叛軍進入黃龍山,那只有兩條對策,
一是死死的咬住叛軍,窮追猛打,但山路崎嶇險峻,大軍無法深入,補給對我們也是大問題;
二是圍,他們手上的糧食最多只能撐一兩個月,沒有糧食他們自己就主動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