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視一笑。
“大人,告辭。”
回到上安縣后,蔣生榮大喜過望,立馬把這段時間的事情原原本本和我說來。
有關(guān)重整農(nóng)田、戶籍管理、種糧等事,原先是寫信給我,叫我拿主意,如今更是極其詳細地解釋一番。
我仔細聽著,又與他重新商議一番之前忽視的細節(jié)。
隨即,找來黃、傅兩位先生,商討河道一事。
我心中有一主意。
“說來上安縣的優(yōu)勢,其實是靠海。我剛來此地,張?zhí)煊碓f過這邊的海魚極其鮮美?!?
話一出口,幾人便明白我大概要說什么。
“只可惜海魚不便運輸。”
聞,眾人點頭。
“這些日子,我在嶺南郡和郡守商議了一事——”
“開河道。”
這次要開的河道可和之前上安縣開的河道不一樣。
后者是為了泄洪灌溉,而前者是為了泄洪運輸。
之前或許忌于所耗費的大量銀子、人力等等,林天澤沒能下定決心動手。
經(jīng)過此次災情,他知道根據(jù)嶺南一帶的情況,若是不做些什么事情,怕是下次災情再來,他們還是束手無策,只能被迫應對。
因此,他打算做些事情。
如——開鑿河道,徹底解決水患災害一事。
我把這段時間和林天澤的提議一說,又在輿圖上把開鑿的大致位置畫出來,眾人瞬間眼前一亮。
“這便是貫通嶺南郡的南北之地,河道一開,水路運輸極為便捷......”
他們拍手叫好。
眼前越來越亮。
我看向黃、傅兩位先生:“想來這幾日郡守便會叫人找您二位商議此事。”
他們起身拱手。
黃恒此時還有些激動。
這可不是之前在上安縣開鑿河道一事那么簡單。
既然郡守出,定然是要做一番大工程,便是青史留名也說不定。
不過傅先生倒是冷靜,他回過神來,遲疑道:“這郡內(nèi)河道,如今還未見苗頭,若是要處理海魚運輸一事,可是遠水解不了近火?!?
聞,眾人應是。
“其實,可以與漕幫合作一番?!?
蔣生榮小心說道。
“漕幫?”
“正是。他們有身手敏捷的水手,有日行千里的船只,若是與他們合謀一番,定然能解決運輸一事?!?
聞,我腦中微微思索。
漕幫。
勉強算是個法子。
只是他們屬于民間組織,向來不和朝廷中人做事,如何能叫他們?yōu)樽约核茫?
我心中思索著,試著叫蔣生榮聯(lián)系一番漕幫之人。
誰知不過他剛聯(lián)系上漕幫之人,對方立馬就同意了。
蔣生榮瞬間心中有了疑慮,甚至懷疑這其中是否有什么詭計。
我卻坦然,叫那漕幫之人來上安縣,坐下親自商談一番。
“無論他們究竟有何計謀,來見一面便是。”
然而令我們沒想到的是,漕幫之人居然真的沒有任何陰謀的計算。
只是因為——
曾受過我的恩情。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