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上方臘洞已經被紅圈標了出來,紅圈內還寫有五個小字。
“三源匯聚口?!?
好像對不上。
我抬頭望著車頂,腦中回想縣志上的手繪地圖。
難道.....史書上記載的梓桐石坑和邦源洞,并非指某一個山洞,而是指的古幫源鄉(xiāng)附近一整條山谷帶?
如果我沒記錯縣志上的內容,古邦源鄉(xiāng)北邊挨著茶碣頭村,就是今天的妙石鄉(xiāng),這一帶后邊兒有很多山,部分崎嶇蜿蜒的小路甚至能通到安徽臨安等地。
我手沾唾沫,將這一帶圈了出來。
這一帶往前看,能俯視整個威平全貌,往后看,又連著高山野嶺,一旦情況不對能隨時退守安徽。
就這里。
可能性非常大!!
雖然還沒徹底搞明白古今地圖的部分差異,但我現(xiàn)在就感覺寶藏埋在了這一帶。
水滸傳雖是虛構文學,但很多地名和行軍路線有參考價值,比如評書水滸百回本中的有段話。
“卻說方臘從邦源洞山頂落路而走,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黃袍,去金花蒲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衣,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草庵,嵌在山凹內,方臘肚中饑餓,待正要去草庵內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后轉出來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繩索綁了?!?
這形容的地方和我推理出的地方高度重合,不管是不是巧合,這一帶地方必須搜尋。
等回到醫(yī)院,小萱衣服都換好了,東西也收拾好了。
“醫(yī)生不是說明天才讓出院?”
小萱伸了個懶腰,道:“我感覺已經沒事了,今天就想出院?!?
“把頭呢?還沒回來?”我轉頭問魚哥。
魚哥說:“我昨晚給把頭打電話了,他說去外地辦點事兒要三四天,讓我們等小萱好了先回去,還讓我們不用擔心?!?
我給把頭打過去,提示已關機。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