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人們面面相覷,一時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xù)。
但奏樂的卻在此時敲響了銅鑼,鑼聲起,便代表著戲未終結(jié)。
臺上主角一清嗓子,便再次聲調(diào)起伏,“郎君啊,我的腹中已有你的孩兒,這可如何是好?”
戲文還在繼續(xù),故事進(jìn)行到了侯爺?shù)耐馐乙矐蚜松碓?,但任她苦苦哀求,一哭二鬧三上吊,侯爺?shù)男膮s如磐石,愣是不肯將她迎回侯府。
外室也終于明白,原來侯爺即便再愛她,也絕不會娶她,因為侯府里有一位家世背景樣樣強過她的夫人。
于是她終于不再哭鬧,甚至不再提起此事,利用侯爺對她的愧疚之心,日日纏著侯爺,與侯爺愈發(fā)的如膠似漆。
六年之后,她的女兒漸漸長大懂事,她知道自己的隱忍已經(jīng)到了時候,便提出將她的女兒帶回侯府,以養(yǎng)女之名養(yǎng)在侯府之中。
侯爺愧對她,也明白她是一心為孩子的將來著想,終是不忍再拒絕,便故意設(shè)局,在妻子出門上香之時,利用大師解簽的方式告訴她——她很快就會遇到一名六歲的女孩,如今落魄如乞兒,可若夫人將其收養(yǎng),往后自己的親生女兒也將健康長壽,榮華顯貴。
夫人本就是心善之人,聽聞能保自己女兒此生無憂,自然不會拒絕這收養(yǎng)的提議,于是在路遇那名故意打扮成乞丐一般的女孩時,毫不猶豫的將她帶回了侯府。
從此,侯府便多了一位養(yǎng)女。
侯府嫡女不知其身份,又年長她兩歲,便待她如親妹妹一般,侯府的吃穿用度也從來都是雙份,從無親疏之別。
如若那外室從此不作妖,只是單純的想給女兒一個名分,那倒也無甚大礙,但是可惜,那外室女早已被仇恨沖昏了頭腦,也將自己的女兒教成了一個滿心只想報復(fù)的人。
多年后,嫡女與養(yǎng)女皆長大成人。
侯府嫡女與當(dāng)朝王爺郎情妾意,不久后便嫁入王府,卻不知養(yǎng)女也在其中使了不少功夫,與王爺早已暗度陳倉。
成婚兩年,養(yǎng)女便與王爺攜手將那女子騙上懸崖,將其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