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郎晴?”
“王爺,郎晴這人我知道,是格物書院的學生,也是印染作坊的一名工匠之子,已經(jīng)在書院學過三年,對于各種機器的制造非常有天分,大唐皇家錢莊的沖壓機器,也是由他來改良的。”
這一次,許敬宗幾乎把所有的文章都看了一遍。
雖然看不太懂,但也知道作者是誰。
許敬宗這種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好的領導者。
基本上,只要是和觀獅山書院有關系的人,都能從許敬宗這里得到答案。
“讓他來見我。”
一年之中,晝夜各不相通,沒有精確的計時工具,其實非常不方便。
李想想看看,郎晴到底研究出了多少東西,如果能的話,一定要盡快讓出鐘表來。
“弟子拜見燕王!”
沒過多久,便有人將郎晴帶到了李想的身邊。
那是一個長相有些木訥的少年,個子不高,皮膚黝黑,但是一雙眼睛卻是炯炯有神。
“坐吧,我們聊聊。”
李想笑一笑,輕松自在。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在面對下屬時,往往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樣子。
相反,面對自已的直屬下屬,他很可能會對自已的下屬進行嚴厲的批評。
這一套,李想已經(jīng)駕輕就熟。
“燕王,臣……臣可以站著?!?
對郎晴而,站立或許比坐著更有壓力。
李想倒也不勉強。
“你什么時侯開始研究這種新型計時裝置了?”
“我家附近有一家道觀,里面安裝了日晷,我從小就經(jīng)常去那里玩,對這個可以顯示時間的日晷很感興趣?!?
“不過,日晷是用太陽的影子來計時的,遇到陰天或者下雨的時侯,日晷就會失去作用。所以,我一直都有個夢想,那就是讓一臺可以自動計時的儀器?!?
“我父親是個木匠,在木工方面還是很有一套的,我試著讓了幾件東西,但都沒有成功。”
談起自已的研究,木訥的郎晴就打開了話匣子。
“直到有一天,王爺為我們講解了那些齒輪、軸承和螺栓,我才突然想起來,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它們來讓一個新的計時裝置?”
李想看了郎晴一眼,說道。
一開始他去書院談齒輪這些基礎工業(yè)零件,沒想到居然有這么大的收獲。
“你的想法很好,計時裝置需要不斷的轉(zhuǎn)動,才能準確的記錄時間。只要涉及到轉(zhuǎn)動和傳動,基本上都離不開軸承和齒輪?!?
李想雖然對手表的制作一竅不通,但對機械手表,卻有一定的了解。
“是啊,燕王,我也正有此意。所以從那時起,我就專門跑到軸承研究所,參加軸承的研發(fā)和生產(chǎn),并且共通設計了好幾種類型的齒輪。然后,我就在想,該怎么用它來計時?!?
一旁的許敬宗看到李想與郎晴兩人興致勃勃的討論著什么新的計時裝置,也是一臉的驚訝。
本來他對這篇論文并不是很重視,只是覺得有意思,便將它放到了《科學》期刊的末尾。
而現(xiàn)在看來,這篇才是李想最感興趣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