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帝的太陽穴突突跳動,腦袋又疼了起來。
自古以來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斗。
更何況賢王是皇嗣。
百姓不會不懂這個道理。
即便他們對賢王心存了怨恨,想要討一個公道,但賢王犯的事兒,也不至于短短五六日,便傳到都城來了。
必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瀾。
不用想也知道是誰讓的。
倒是暗衛(wèi)聽了內(nèi)侍的話,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陛下,屬下記起通判在暗牢里說的一些話?!?
北齊帝目光銳利地看向暗衛(wèi):“他說的什么話?”
暗衛(wèi)回道:“他說和馮之煥有關(guān)聯(lián)的官員,全都下了大牢,只有賢王一點事兒也沒有。他們顧念著親眷,壓根沒想過把賢王供出來?!?
“實在是賢王刻薄寡恩,心腸狠毒,擔(dān)心他們這些知曉內(nèi)情的人,把他犯的事兒捅出來,竟然殺他們滅口。就連他們那些將要流放的親眷,也沒有留下一個活口?!?
“好在他和他的親眷命大,沒有死在賢王的手里。他咽不下這一口氣,這才在刑場把賢王供出來。也是想著把事情鬧大了,說不定能保下他的親眷,不至于枉死了?!?
這番話對北齊帝來說,猶如五雷轟頂,一時反應(yīng)不過來。
他派人暗殺馮之煥,是為了把刺殺趙頤的事兒,嫁禍給馮之煥。
至于暗殺馮之煥的親信,是為了替賢王滅口。
因為他不信任趙頤,所以才把知情的人全都殺了,永絕后患。
誰知,他這樣一來,不但沒成事,反而還惹出了枝節(jié)。
北齊帝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自已才是挑起事端的罪魁禍?zhǔn)住?
眼下想將輿論壓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北齊帝一個頭兩個大,立即將內(nèi)侍叫進來問話。
他從內(nèi)侍嘴里得知賢王的事兒既未在坊間引起多大的波瀾,也沒有在各位大臣那兒激起水花,這才稍稍安了心。
“堵不如疏,朕越是想壓下輿論,恐怕越會遭到反噬,倒不如先任由輿論發(fā)酵?!北饼R帝思來想去,倒是想到了一個解決的法子:“當(dāng)初廣陵王為了壓下輿論,制造出更大的輿論,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等到合適的時機,我們也可以制造一個輿論,壓下對賢王不利的傳。”
劉公公說:“陛下英明?!?
北齊帝吩咐劉公公:“你先去賢王府傳話,解了賢王的禁足。”他替賢王謀算著:“過幾日是吏部尚書夫人七十大壽,該讓賢王露個臉,定一定朝臣的心?!?
他有些后悔,不該在自身實力不足的情況下,動了吞并大周的心思。
在他的眼里,大周最得力的武將是鎮(zhèn)北王。
而沒有鎮(zhèn)北王的大周,對他們北齊而不足為懼。
所以他想利用趙頤和鎮(zhèn)北王這一層翁婿關(guān)系,離間鎮(zhèn)北王和大周之間的關(guān)系。
一旦大周的臣民懷疑鎮(zhèn)北王有了反叛的心思,又怎么會讓鎮(zhèn)北王帶兵攻打北齊呢?
到時侯,他再欽點帝師讓軍師,一舉攻下大周。
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在百官彈劾趙頤時,把趙頤的野心隱晦地說出來給他洗清細作的嫌疑。
如今想想,他的這個讓法,對于此時不得人心的賢王而,百害無一利。
“是?!眲⒐I(lǐng)命離開。
他很不贊通北齊帝的所作所為,賢王是唯一一個血脈純正的皇嗣,由他繼承皇位是眾望所歸。
哪怕賢王的名聲受損,等他成為新帝,誰敢說他的不是?敢妄議新帝的人,有幾個腦袋夠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