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小墨墨1,雨眠姐1,如果雨眠姐不要,那她就3,嘻嘻~
蘇雨眠:“我吃過早餐了,你吃吧?!?
“好~”
上課鈴響,一身襯衣西褲的邵溫白走上講臺。
他甚至不用開口,就往那兒一站,教室瞬間安靜下來。
“今天我們學點輕松的——生物物理學發(fā)展歷史......”
邵溫白講課沒有教材,因為他的大腦就是教材容器,兼翻譯機。
總是能把復雜的問題,用大家都能聽懂的表達和措辭解釋清楚。
“......17世紀,d國科學家基歇爾對生物發(fā)光的研究,是最古老的生物物理學探索課題......18世紀,意大利科學家路易吉伽伐尼在青蛙腿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生物電現(xiàn)象......”
“20世紀20年代中期,埃爾溫薛定諤提出了量子過程在生命現(xiàn)象中的概念,并于1935年在都柏林期間寫了《生命是什么?》,沒錯,就是‘薛定諤的貓’那個薛定諤?!?
嘩——
在一堆專業(yè)術語和科學家名字中,突然聽到熟悉的網(wǎng)絡熱梗,眾人瞬間議論開。
“教授,什么是‘薛定諤的貓’?能解釋一下嗎?”
“我查過資料,但看不太懂......”
“勉強看懂了,也轉(zhuǎn)頭就忘?!?
邵溫白沉吟一瞬,走下講臺。
“薛定諤的貓是物理學家埃爾溫·薛定諤在1935年與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討論時提出的思想實驗。薛定諤設想:一只貓、一瓶毒藥和一個放射源被放在一個密封的盒子里。如果盒子內(nèi)的探測器檢測到放射性,那么燒瓶就會被打碎,釋放出毒藥殺死貓。當人們打開盒子時,看到的貓要么活著要么死亡。”
“這個理論之所以會出現(xiàn),是因為在物理研究領域中存在這樣一種討論,人們對一個粒子所處的狀態(tài)進行觀測之前,這個粒子有多種狀態(tài),用物理學的專業(yè)術語來說就是多個波函數(shù)的疊加,在對粒子狀態(tài)觀測結(jié)束后,我們會得到一個準確的結(jié)果——這個粒子狀態(tài)到底是怎么樣的。”
“舉個例子——”
聽到這里,眾人下意識坐直。
來了!
前面都是理論,后面才是重點!
此時邵溫白已經(jīng)移動到教室中間的過道上,他停下,突然指著某處,就像隨便一指。
但苗苗和林書墨知道,不是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