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學士地位清貴,是天子近臣,心腹者起草機密詔制,謀策于內廷,前一世,裴儉便是由此踏上了青云路。
秦朗的父親也是為此才一力主張秦朗進翰林院熬資歷。
但這一世,他會以一種更便捷、快速的方式,重攀頂峰。
文淑公主出事的
他與淑妃娘娘,當朝太子與寵妃,從來彼此敬而遠之,不曾顯露于人前。
這裴儉又是如何知道?
裴儉眸子清黑,面容沉靜,如同高山皚雪,自有一股叫人信服的出塵氣質。
他不卑不亢道:“臣能看出來,其他人自然也能看出來。且比臣想的更遠更深。殿下試想,以淑妃娘娘對文淑公主的疼愛,倘若公主出事,她將如何?淑妃娘娘若再病倒,后宮皇后一家獨大,您又當如何?”
都后宮不得干政。
可這句話全系陛下一人身上,前朝后宮,全仗天恩。
而后宮女人爭奪的,便是陛下的那一點心思。
皇后與靖王一脈強勢,自淑妃傷心薨逝,太子蕭恒于后宮再無強力后援。再加上太子漸壯,陛下日衰,天然便易形成猜忌。
太子這位置看似無上尊貴,亦兇險萬分。
陛下如今千秋正盛,直到十幾年后,也就是念兮身死那日,宮中傳來秘聞,陛下垂?!?
他與太子的數年籌謀,只在那時!
當他將一切安排妥當,終于將太子推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而他的人生也將攀上頂峰,志得意滿之時,卻迎來當頭棒喝——
他的妻子,念兮病亡。
裴儉閉了閉眼睛,壓下心頭萬千情緒。無論是誰,這一世,他都會將害死念兮的人找出來,挫骨揚灰。
蕭恒驚疑不定,“你是說……這人害文淑,是為了對付孤?”
裴儉應是。
蕭恒寬厚,這般算計人心的招數,并非他所長。不禁沉默看向裴儉。
裴儉再次躬身,“殿下器重,微臣難以為報。自請入三法司,請殿下準允?!?
三法司,即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個衙門。
蕭恒問,“為何要去三法司?你想去哪個部門?翰林院不好嗎?”
還能謀劃內廷。
如今,蕭恒對于裴儉已然信任有加。
“都察院糾察百官,提督各道,通耳目,正風紀?!?
裴儉聲音低沉冷淡,一雙桃花眼清黑剔透,看人時更顯沉穩(wěn)可靠,“臣愿為殿下頓綱振紀?!?
關于政敵,沒人比裴儉更知道他們的把柄和要害,入都察院,一擊必中,無疑是最便捷,快速的路。
這也是重生給他帶來的唯一好處。
“北梁太子麾下騎兵驍勇,北境一戰(zhàn),萬不可掉以輕心。臣提議,西境行臺北移,屯兵壽嶺,以期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