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鄭重的說道:
“二位皇子,今日是大喜之日,你二人今日起便成年。
老臣望你二人從此拋棄兒時紈绔的性子,做一個有德行,有才華,德才兼?zhèn)渲恕?
不忘陛下諄諄教誨,成為我大唐國之棟梁,為陛下分憂,為太殿下分憂?!?
說完將二人緇布冠扶正。
“謹(jǐn)記趙國公教誨?!?
李慎和李治二人起身行禮。
然后二人走進(jìn)東房,出來之時換上了一身與緇布冠相配的王服。
對著下面的賓客行了一禮,這第一冠就已完成。
接下來就是第二次加冠,程序基本一樣,婢女上前取下緇布冠,重新梳理頭發(fā),用帛包發(fā),插上簪子。
這是為了表示對妝容的鄭重,正容體,穿衣戴帽從正容貌開始。
流程不便,還是長孫無忌拿起第二冠——皮弁。
用白色的鹿皮縫制,李慎看著有點(diǎn)像瓜皮帽子一樣。
之后就跟之前一樣,長孫無忌又說了一段訓(xùn)誡的話,二人又回了東屋。
出來時再次換上了一身與皮弁相配的素色王服。
第三次加冠的儀式與前兩次基本相同,也是要從梳頭開始,端正容貌。
還是長孫無忌拿起第三冠——爵弁
之后的內(nèi)容一樣,訓(xùn)誡一番,二人這次出來換上的就是一身紫色冕服,
看著就是那么的大氣磅礴,頭戴的爵弁也是王冕。
至此加三冠便完成了。
下一步就是醴——醴�6�8
長孫無忌拿著兩杯酒遞給李慎和李治,李慎端起酒杯對著李治躬身表示尊敬。
李治還禮后,二人同飲。
隨后在長孫無忌的引導(dǎo)下來到殿內(nèi),對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拜倒下去。
“多謝阿耶,母親養(yǎng)育之恩?!?
“嗯,起來吧?!?
李世民很是開心,自己的小兒子終于長大成人,皇后娘娘更是熱淚盈眶。
“你二人今后要戒驕戒躁,牢記德行,身為皇子要為天下百姓著想,將來輔佐太子,替太子分憂?!?
李世民訓(xùn)誡了幾句。
“謹(jǐn)遵阿耶教誨?!倍嗽侔?。
接下來長孫無忌帶著兩人給賓客敬酒,拜謝賓客,
若是民間就是父親的摯友和有身份的人,這都需要拜謝的。
但是李慎和李治身份特殊,鞠躬行禮就可以。
之后基本就是開席了,李慎和李治喝了一圈,回到正殿。
“阿耶,母親?!?
“嗯,雉奴,慎兒長大了,今后可不要胡鬧了,尤其是慎兒知道么?”
長孫皇后對著兩個兒子囑咐道,這兩個哪個都不讓她省心。
“謹(jǐn)遵母親教誨。”
一旁的李世民喝著酒,看向李慎,
“老十,回禮和謝禮你可曾尊卑?”
按照規(guī)矩,是要回禮的,還有長孫無忌的謝禮。
這叫加冠之醮禮,給賓客回禮一些酒啊,肉啊,脯啊,腌菜,蝸牛醬之類的。
但這是百姓之禮,李慎怎么能拿得出手。
他看了李治一眼。
“阿耶,兒的回禮已經(jīng)準(zhǔn)備妥當(dāng),就在宮門外,每家黃金百兩,趙國公兒準(zhǔn)備了黃金五百兩。”
(這個冠禮太過復(fù)雜,我這已經(jīng)簡化很多流程了,跟結(jié)婚一樣,又是東屋,又是方位的很麻煩,我就沒寫。
大致就是這么個流程。
我看了一下漢代的冠禮比唐朝的還復(fù)雜,就沒有采納。
還有一個重點(diǎn),拜父母之后是要起字的,李治的字叫為善,但是李慎的字我查了很久都沒有查到,所以省略了這一步。
真的,寫了小說我才感覺得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很多東西都被我們自己摒棄,卻被那些小國視為珍寶,可惜了。)
作者原創(chuàng),盜圖必究。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