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回答顯然也十分危險,對大端士紳出手,這可是得罪人且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也讓楊林從側(cè)面看出一絲端倪,難道皇上想對這些士紳名流下刀子嗎?
林云眼前一亮,饒有興趣道:“朕的確動過推行新政的想法!朕早就發(fā)現(xiàn),大端經(jīng)過這幾十年來的良性發(fā)展,雖然讓民間賺了不少錢,但這財富分配并不均衡,絕大多數(shù)都落入士紳名流的手中,反倒是這些家伙仗著祖制陋習,合理避稅!讓朕的子民們依舊貧苦…”
“最后,窮了大端的國庫,更窮了百姓,只有這幫人富得流油!所以…”
林云欲又止。
這話他不能對楚胥說,因為楚胥現(xiàn)在可是這幫讀書人的領(lǐng)袖。
也是有楚胥在前面帶頭撐腰,才導致這全天下的讀書人底氣十足。
尤其是福臨安死后,沒人替林云理財,導致國庫近幾年來稅收直線下降。
如果國民貧窮,卻只讓中層的這幫士紳富裕,這可不是長久之計。
而林云早些年也曾提出過改革,但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就總是無法落實。
每次都是他找楚胥提出,約談士紳的想法,都會被楚胥蒙混過去。
楚胥給出的理由,也讓林云無法拒絕。
他總說大端處于經(jīng)濟發(fā)展的紅利期,不能打消民間積極性,還說大端對外的政策,需要國內(nèi)穩(wěn)定。
等等論在林云看來,的確有些道理,但時間長了他也聽膩了,意識到這不過是借口而已。
所以,這次他干脆不再和楚胥說了,而是選擇找楊林父子。
這也是他推出閣老制度的其中一個原因,那就是在政治上必須要有人制衡楚胥。
林云作為皇帝,肯定不能親自下場和楚胥斗法。
楊壽廷得到了答案,頓時心里有了底,抱拳道:“陛下希望讓士紳納稅的確非常困難!但其實也不是毫無辦法,比如士紳這個群l中,讀書人占絕大多數(shù),他們引以為傲的便是考取過功名,或是有錢有勢的地主商人,靠捐官買功名等方式獲得士紳身份!”
“所以,陛下只需要利用讀書人這個身份讓文章,即可讓不少人害怕!因為一旦失去這個身份,他們不但會失去特權(quán),還要繳納各種稅!但要是接受士紳納稅,陛下只需要稍微降低一點征稅的比例即可!等他們完全接受習慣了這項新政,陛下可慢慢的提高納稅比例…”
林云含笑點頭:“這個辦法好!”
楊林一臉擔憂:“陛下,犬子提出的建議看似不錯,但還缺少可實施性!還請您三思啊??!”
他很清楚這項新政玩不好就會出大問題。
畢竟,得罪士紳讀書人可不是開玩笑的。
士紳在各個國家內(nèi)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迎合權(quán)貴階層,更要拉攏底層民間百姓。
一旦得罪這個群l,權(quán)貴層與底層民間就會脫節(jié),想說上話都不容易。
而民間出問題,必定會導致朝野震蕩。
在楊林看來,林云提出要搞新政,簡直就是玩火。
林云意味深長道:“無妨,朕就是這么一說而已!何況,壽廷說的也有道理,他們要是不想放棄讀書人的特權(quán),朕可以貶他們讓貧民嘛!”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