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定眼看去,只見御史臺崔仁智站了出來。
“哦?催愛卿,不知有何不妥?”李承乾笑呵呵的問道。
“啟稟太子殿下,臣以為賞賜良田并無不可,唯有賞賜食邑有些不妥。
按大唐律,親王實封一千戶,如今紀王食邑一千五百戶,已經逾制。
但念及當初陛下發(fā)下皇榜,救治皇后娘娘有功,顧情有可原。
可如今卻又賜食邑千戶,紀王食邑已達兩千五百戶,上萬眾之多,這有違祖制,不合禮法,
還望陛下收回成命,換讓他物賞賜?!贝奕手钦裾裼性~,用的也是逾制這一說法。
總歸接地就是李慎的食邑太多了,兩千五百戶,上萬人了已經,太危險。
“太子殿下,臣覺得崔御史所極是,紀王有功可另行封賞,食邑一事事關重大。
有違祖制,先帝立法不可破?!编嶇R思也跟著站了出來。
“啟稟太子殿下,臣附議。”
隨著崔仁智站出來反對,世家?guī)讉€官員也都站了起來附和。
李慎一臉的平靜,這樣的場面他都已經司空見慣了,而且他早就預料到世家人會站出來反對。
他們這些人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跟事情本身不發(fā)生關系。
不過李慎準備靜觀其變,賞賜是皇后答應他的,并且老爹都說了,會安排妥當,
“啟稟太子殿下,臣以為崔御史所太過偏激?!惫粵]有讓李慎失望,
一位大佬站了出來,太子詹事,通中書門下三品李世績。
通中書門下三品相當于宰相了,因為貞觀朝官員品級最大的就是三品,
再大都是屬于勛貴品級,實權階層三品為大。
這可不是一個四品下的御史可比擬的。
“英國公,這是何意?難道不應該遵從祖制,按律辦事么?”崔仁智看向李世績。
“崔御史此差矣,當然要遵從祖制按律法辦事。
若是平常自然如此,可事有特殊。
我大唐建國以來陛下賞罰分明,有功者賞,有過者罰。
圣旨中已經明,紀王殿下修橋鋪路,乃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此等功績厥功至偉,賞賜千戶食邑一點都不為過。
更何況,紀王府這些年送給國庫稅錢達數千萬貫之多,哪怕是一草芥,都可破例封王,更何況是區(qū)區(qū)千戶食邑?”
李世績不慌不忙,有理有據,一時之間說的崔仁智無以對。
紀王的功績確實大,當年應國公武士彟捐獻了一些錢糧衣物等物資給李淵,后來就被封了一個國公。
紀王給了朝廷幾千萬貫,就算是一個白丁也能封個王了。
“英國公,紀王確實有功,可紀王身為皇室中人,享受了百姓的供養(yǎng),自然也要為百姓讓一些事。
貴為皇族,自當以身作則,造福百姓,這無可厚非。
就算有功,賞賜其他也無可厚非,但這食邑一事恐怕就有些不妥了。
畢竟這是先帝所制?!?
看到崔仁智不說話,鄭鏡思不得已站出來聲援。
就是一句話,國家是你李家的,你讓點事就是應該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