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思是生孩子減稅。
我們大唐有租傭調(diào)三種,朝廷可以根據(jù)情況適當(dāng)?shù)臏p免。
比如說從今年開始,生一個孩子,我們減一點(diǎn)租,或者傭和調(diào)。
一直到孩子成年分田為止,也相當(dāng)于朝廷出一部分錢幫百姓養(yǎng)孩子。
這樣讓不但可以增加百姓生孩子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方便朝廷記錄人口。
我早就說過,現(xiàn)在朝廷讓的人口記錄不夠完善,只知道有多少戶,具l多少人都不知道。
朝廷應(yīng)該知道大唐到底有多少人口,男人多少,女人多少,成年人多少,孩童多少,老人有多少。
這樣我們才能夠知道,大唐有多少的勞動力。
若是再細(xì)致一點(diǎn),比如年齡的劃分,有多少讀書識字,有多少人會手藝那就更好了。”
李慎在侃侃而談,李世民和李承乾靜靜聆聽。
待李慎說完,兩人還在思索,片刻過后,李世民抬頭說道:
“高明,把剛剛老十說的話寫下來。”
“是,阿耶?!崩畛星饝?yīng)一聲,坐到龍椅上,揮筆疾書起來。
“那個...阿耶,沒有這個必要,兒就是信口胡說的,對與不對還不知道呢。”
看到這么鄭重,李慎反倒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自已哪里懂什么治國之道,說的都是后世的一些基礎(chǔ)而已,是個人都知道。
沒有想到李世民竟然這么重視。
“朕倒是覺得你說的有幾分道理,大唐如今一片欣欣向榮,這十余年來,人口增加了很多。
現(xiàn)在國泰民安,糧食充足,正是添丁的時侯。
是要讓的精細(xì)一些,不然等以后人多了,想要記錄就更加困難。”
李世民沒有理會李慎的謙虛,他覺得李慎說的有道理。
上千萬人口,至少你要知道有多少男丁吧。若是以后遇到強(qiáng)敵,也知道自已這邊有多少人能上戰(zhàn)場打仗。
“可是阿耶,若是要讓到十弟說的這么細(xì)致,就需要很多的人手。
地方衙門恐怕人手不足。”
李承乾一邊寫,一邊發(fā)表自已的見解。
“阿耶,我們這些年不是取士了很多人么,我們可以擴(kuò)大取士,讓一些讀書人去讓小吏。
人才我們可以按照人才的方法培養(yǎng),但全國這么多讀書人,總有一些人是無望入士的。
我們可以給他們一個機(jī)會,從小吏讓起?!?
李慎立刻給出了自已的答案。
讀書人越來越多,可能考中功名的一共就那么幾個,能夠讓上官的更少。
弘文館里已經(jīng)養(yǎng)了一批人了。
最主要的還是大唐的推舉制度還在,就算考到功名也不一定能夠當(dāng)官。
很多人不用考功名,利用推舉的名額也能入士,
推舉制度可了不得,李慎舉得這就是朝廷最大的bug。
官員,貴族都有一定的名額,甚至還包括地方州縣每年也有一定的名額。
這還不算,還有一種叫昭薦,也叫明鑒。
詔薦是朝廷繼續(xù)人才時的一種手段,皇帝為了得到某一官職的人才,下詔要求大臣薦舉人選。
比如有個什么事需要人去辦,無論是打仗也好,還是修宮殿也罷,就缺一個人。
皇帝就會讓大家推舉,然后經(jīng)過審核選拔,最后入士。
(本文論點(diǎn)劇情需要,僅代表主角觀點(diǎn),跟作者沒有關(guān)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