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怪李泰擔(dān)憂,看著城下如潮水一般涌上來的吐蕃士兵,任誰都會覺得有些驚慌。
李慎帶走了兩萬人馬,城內(nèi)只有三萬,南北門雖然沒有敵軍,但也要派兵預(yù)防駐守。
剩下的人西面有五萬大軍,東面更多,至少十萬大軍。
他們現(xiàn)在腹背受敵,將要面臨五倍多的敵軍。
“王爺放心,我們定然能夠抵擋住敵軍的進攻,紀王來到要邑以后一直都在跟朝廷要守城的物資。
現(xiàn)如今我們物資充足,只要破壞了他們的攻城器具,吐蕃軍就無計可施了。”
這個時候李智明必須要給所有人一個堅定的信心,包括李泰和李治在內(nèi)。
他們二人雖然不是大都護,也沒有什么職位,但他們的身份不一般。
他們是皇子,在將士們眼中他們代表的是朝廷,是陛下。
只要二人往城墻上一站,就會讓所有將士們有了精神支柱,不會覺得群龍無首。
“希望如此吧?!崩钐┠剜艘痪?。
雖然李智明說的堅定,但他心里還是沒有底,人數(shù)相差太過懸殊了。
五萬對二十萬,和一萬對五萬是不同的概念。
更何況,眼下他們這面城墻還不到一萬人。
連身旁的李治都在心中咒罵:
這個該死的李慎,為什么要調(diào)走那么多人,一萬騎兵外加左驍衛(wèi)和紀王府侍衛(wèi),一共一萬六千人還不行。
他還多帶走了一萬人,騎著普通的馬匹能有什么用處?
形不成統(tǒng)一規(guī)模,也追不上騎兵的速度,多帶出去這一萬人簡直就是多余。
看到李泰和李治兩人臉上的擔(dān)憂,李智明又繼續(xù)安慰道:
“二位王爺放心吧,我們成立還有那么多的大唐百姓呢,危急時刻讓他們上城墻幫助守城。
如果城破,他們這些人也沒有什么好下場,他們不會拒絕的?!?
李智明是真怕這倆祖宗害怕跑了,那樣士氣會大損。
說話的功夫,吐蕃大軍已經(jīng)兵臨城下,幾十個人一組推著簡陋的云梯往城墻邊上沖。
到了一定距離立刻開始把梯子往城墻上架,重點地區(qū)就是甕城城門附近,還有城墻馬面的位置。
這兩個地方一個是為了掩護撞城門的人馬,一個是打掉城墻上的輸出點。
剩下的就是主城墻靠近甕城門的位置。
吐蕃的攻城器具并不發(fā)達,沒有大唐那么多樣式。
像大唐攻城有云梯車,還有裝城門專用的車,可以跟城墻上對射的高臺車等等。
吐蕃的攻城器具比較簡陋,以云梯為主,搭上城墻之后全靠人沖。
下面的弓箭手仰射掩護。
當?shù)谝粋€云梯成功打在城墻上時,攻城戰(zhàn)真正的開始了。
通過梯子,下方的吐蕃軍開始向城墻上發(fā)起沖鋒,他們用盾牌頂在前面。
根本就不用李智明下令,對應(yīng)的守衛(wèi)將士已經(jīng)開始了攻擊,
梯子搭在城墻的位置會有幾個人把守,他們的任務(wù)是用石頭,滾木等東西把上來的吐蕃軍砸下去。
為什么不推下去呢?因為推不動,云梯與地面的夾角很小,再加上有底座,是推不倒的。
城墻上還架起了大鍋,正在燒著菜油。
本來他們用的是傳統(tǒng)的金汁,但是李慎認為太惡心了,萬一到時候自己在城墻上督戰(zhàn),豈不是被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