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千吟準(zhǔn)備得很充分,為表鄭重,他還帶了樓家的長老出面與姜父姜母商議。
姜父姜母原本以為姜寐回娘家來住一陣子過后,樓千吟就會把她接回樓家去,兩人也算是破鏡重圓了。但萬萬沒想到,樓千吟會選擇這樣的方式與姜寐重歸于好。
二老哪有不答應(yīng)的道理,兩人經(jīng)歷了重重磨難才走到今天,而且還育有一個孩子,他們當(dāng)?shù)锏哪哪苡H手將這一家三口拆離分散呢。
只是姜母沒先應(yīng),而是問他道:“你與阿寐商量過這件事了嗎?”
樓千吟道:“還沒有。等您們答應(yīng),我再去與她說?!?
姜父便連忙道:“我看還是先讓阿寐知道的好,聽聽她的意思?!?
樓千吟頓了頓,抬眼看向二老,問道:“她若應(yīng)了,您們便同意將她再嫁給我了嗎?”
這次他一是帶著誠意來的,二是帶著愧疚和歉意來的。
因為往時候他對姜寐不好,誤會她,不愿相信她,還親手寫下和離書讓她難過、生病,這些作為父母都是看在眼里的。
后來他又主動來糾纏姜寐,要她與自己在一起,最后害得她為了自己險些喪命。
他設(shè)身處地地想,她的父母,理應(yīng)是責(zé)怪自己的,就算說是怨恨也一點不為過。
就算他和姜寐已經(jīng)有了一個孩子,父母也不見得會再次愿意把女兒嫁給他。
樓千吟想重新娶回姜寐,他首先要做的應(yīng)該是取得他們的諒解和首肯。
只是他也沒想到,姜父姜母沒有過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而是先要問姜寐的意愿。
不過想想又在情理之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爹娘,教出來的女兒才那般讓他割舍不下。
姜父此話一出,姜母當(dāng)即贊同地叫身邊嬤嬤去姜寐那里,并叮囑嬤嬤,只問問她的意思即可,不必讓她到前院來。
嬤嬤連忙利索地出了主廳。
姜父道:“這婚姻大事雖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但總歸還是孩子們自己的意愿最重要。畢竟以后過的是自己的日子,父母只能做一時主,可不能做一世的主。你們都是大人,又不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