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承易道,“這是內(nèi)子,長寧侯之女?!?
常公公忙道,“老奴見過王妃。”
蘇月看著常公公,常公公道,“是隱太子妃的安排,她在歸元寺,得知隱太子已死,生無可戀,想尋死追隨隱太子而去,道衍大師將她救下,說她腹中胎兒貴不可,將來會給隱太子翻案,還會娶一個(gè)天地同流格的女子,隱太子妃這才忍辱偷生,溫賢妃將這話告訴老奴,老奴一直以為這是道衍大師善意的謊,并未放在心上,也不敢在皇上跟前多說,溫賢妃臨終將給王爺娶妻的事托付給太妃,太妃求的皇上……”
前些天,太妃解毒迷迷糊糊之間將蕭承易錯(cuò)認(rèn)成隱太子,蘇月當(dāng)時(shí)就覺得這事不尋常。
誰能想到蕭承易不是先皇的兒子,而是先皇的孫兒,是隱太子的遺孤。
從先皇疼蕭承易來看,先皇應(yīng)該是真的后悔處死隱太子,將這份愧疚彌補(bǔ)在了蕭承易身上。
這也能解釋的通,先皇為什么臨終前要讓蕭承易掌兵權(quán)了。
隱太子要真是被人構(gòu)陷的,那構(gòu)陷他的人絕對是太后和皇上,算計(jì)太子必然是沖著儲君之位去的,沒道理把隱太子拉下馬,最后便宜了皇上和太后。
先皇到臨死才讓蕭承易掌兵權(quán),應(yīng)該一直下不定決心,蕭承易掌兵權(quán),必會為皇上所忌憚,而且蕭承易并不是有野心的人,他對皇位沒興趣。
可不是沒野心,皇上就能容得下他,一旦蕭承易是皇長孫的身世一旦暴露,太后和皇上必會斬草除根。
到了最后,先皇不得不做最后的抉擇時(shí),先皇選擇了蕭承易。
或者說,先皇選擇相信隱太子是被人構(gòu)陷的。
常公公一口氣說了太多的話,虛弱到撐不住,搖搖欲墜。
這邊常公公還沒倒小榻上,那邊中箭昏迷的裴國公世子不知道什么時(shí)候醒過來了,他聽到了常公公說的話,激動的一個(gè)翻身,從小榻上摔了下來。
青風(fēng)趕緊將裴國公世子扶起來,裴國公世子中毒加逼毒血,臉色蒼白,但神情卻是異樣的激動,他不敢置信道,“你是皇長孫,我表哥?!”
蕭承易一時(shí)間還接受不了自己就是皇長孫,身上背負(fù)著血海深仇,他沒有應(yīng)裴國公世子。
但裴國公世子對常公公的話深信不疑。
今日武國公府著火,他覺得不尋常,就戴著面具去了一探究竟,見是蕭承易救常公公,他便出手相助,更以身替常公公擋箭。
蕭承易鬧這么大的動靜救常公公,必然有非救常公公不可的原因,而且常公公對裴國公府有恩。
裴國公府滿門男丁自盡,裴老夫人也不想活了,是常公公給裴老夫人送去了隱太子妃的親筆信,雖然只有寥寥幾個(gè)字,卻足夠支撐裴老夫人活下去了。
裴老夫人活著,裴國公府其她人心底才有希望。
這也是裴國公世子替常公公擋箭的主要原因。
裴國公世子高興的笑起來,扯的傷口一陣疼,他沒想到中箭被帶回明王府,會聽到這樣的真相。
祖母要知道明王就是她心心念念的親外孫,還不知道會有多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