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百姓家的女孩子,都可以道峨眉派道觀中,讀書識字。
小姑娘在家里,也做不了什么活兒。
與其擔(dān)心她們瘋跑惹禍,不如把她們送到峨眉派道觀里,叫那些氣質(zhì)不凡,談吐優(yōu)雅的女先生,幫他們“看孩子”。
不但不收束脩,道觀還管孩子們吃飯!
這豈不又省了家里的口糧?
一開始,還有些家庭不放心……擔(dān)心道觀拐了孩子跑了!
把孩子拐賣到遠處去,他們哭都沒地兒哭。
可后來,看那些膽子大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領(lǐng)回來的孩子,天天吃得飽飽的。
原本干枯消瘦的小臉兒,才幾日的光景,就有肉了,還白里透紅,小姑娘眼睛里都有光了!
那些觀望的家庭,也開始把孩子送去山上。
不出一個月,就連附近郡縣的人,都聽說了有這好事兒。
也開始把人往青城山送。
來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有一些有天資的孩子,被發(fā)現(xiàn)。
韓獻,周凌風(fēng),坤元,還有青城山兩位長老,會每日到這兒轉(zhuǎn)轉(zhuǎn),發(fā)現(xiàn)有“師徒緣分”,或是有“慧根”的孩子。
就會教她們一個簡單的掐訣,或是念咒。
孩子自己感受到神奇,就會被激發(fā)好奇心。
收徒這事兒,就變得水到渠成。
萬事開頭難。
所以這開頭的時候,溫錦幾乎每隔兩日,都會親自來一趟,親自盯著。
她倒是發(fā)現(xiàn),這些道士們收徒、教徒弟,真是秉承了孔圣人的“因材施教”。
而且,用了后世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就比如韓獻這會兒……
“來,你拿著這張道符,彈在這棵桃樹上。你心里想象著……它到春天,滿樹開滿桃花的樣子。”
小姑娘小臉兒紅撲撲的,眼睛里盡是好奇的光。
她點點頭。
“好,想到了是吧?那你嗅到春風(fēng)里送來桃花的香味了嗎?還有蜜蜂在花間飛舞,發(fā)出嗡嗡之聲……”
“好,彈出去這張道符,口中念訣,最后喊‘開!’試試!”
小姑娘學(xué)著他的樣子,彈出道符,童聲稚氣地喊,“開!”
道符猛地亮過一道火光,瞬間燒成了灰燼,而已經(jīng)長了桃子的樹上,忽然綻放了兩朵兒桃花。
“開了!開了!真的開了!”
雖然只有兩朵兒,小姑娘還是興奮的兩眼冒光。
“師父,我可以學(xué)道法,我有天賦對不對?!”
韓獻摸著小胡子點頭,“對對,師父看重的孩子,怎么可能沒天賦?”
小姑娘既被激發(fā)了興趣,又獲得了成就感。
當即,她就跪下向韓獻行拜師禮,砰砰磕了三個響頭。
其他幾位道長那里,也差不多如此。
當然,也有那種本身看起來沒什么天賦,但她自己卻對此頗有興趣的。
有個體型胖胖,臉上帶著嬰兒肥的小姑娘,已經(jīng)纏著周凌風(fēng)三天了。
“師父,你就收下我吧!我天資不如她們,但我肯定勤學(xué)苦練!
“我們女先生說了,‘勤能補拙’!”
溫錦看著這小姑娘的執(zhí)著勁兒,都想替她去跟周凌風(fēng)說情了。
周凌風(fēng)卻掐指一算,神秘兮兮道,“她若能被拒絕六次,仍不灰心放棄,雖拙,日后也必成大才!”
誰知,次日,這個執(zhí)著的小胖妞兒就沒來。
不但她沒來,甚至平日里在這兒讀書識字,或是看病問診的人,都少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