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臺堡位于廣寧中后所西北方向(今遼寧綏中縣高臺堡鎮(zhèn))。app無廣告、更新最快。為了避免轉(zhuǎn)馬丟失內(nèi)容下載:aidufree.apk敬請您來體驗無廣告閱讀appapp
從高臺堡往北穿過燕山山脈,就是蒙古喀喇沁部麾下炒化、暖兔、貴英等部落的駐牧地。
由于蒙古人可以從這條山路抵達遼西走廊,所以高臺堡成為遼西走廊上重要堡壘。
崇禎元年,遼東遭遇旱災。
這次旱災旱情嚴重,波及范圍廣。
東北平原除了沿河地區(qū)外,幾近絕收。
與之相近的朝鮮八道糧倉全空。
蒙古草原亦是寸草不生。
牛羊成批餓死,蒙古喀喇沁部陷入生存危機。
為了安撫喀喇沁部,時任薊遼總督袁崇煥向崇禎上疏請撫。
按照之前的慣例,朝廷會允許邊軍向草原諸部出售糧食,幫助他們渡過饑荒。
可是崇禎沒同意。
因為喀喇沁部在天啟六年跟隨八旗兵攻打過寧遠城。
現(xiàn)在賣給他們糧食,等同于資敵!
于是崇禎給袁崇煥回旨:籍寇資盜,豈容聽許?
袁崇煥給崇禎回復:為今之計,急修我備,務誘致之。倘其歸我,即厚為費不妨;若不可致,則相機剿逐...
袁崇煥的意思遼東局勢緊張,應該先利誘喀喇沁部,收買人心,如果對方不聽話再派兵剿滅。
出于信任,崇禎讓袁崇煥查清喀喇沁部的人口,根據(jù)對方的人口數(shù)量出售兌換糧食。(查明部落多少,計口量許換米,不得賣與布帛米糧及夾帶禁品。)
次年二月,袁崇煥開始在高臺堡賣糧。
崇禎讓他按照人口數(shù)量賣,結果袁崇煥卻敞開了賣。
由于喀喇沁部早就與后金歃血為盟,所以他們轉(zhuǎn)手就將糧食賣給了建奴。
建奴那邊的日子已經(jīng)快扛不住了,據(jù)《滿老文檔》記載:時國中大饑,斗糧價銀八兩,民中有食人肉者,彼時國中銀兩雖多,然無處貿(mào)易...
得到這些糧食后,建奴暫時度過了危機。
不過還沒完,喀喇沁部為了多掙錢,讓八旗兵偽裝成蒙古人一起去高臺堡高價買糧。
朝廷費勁千辛萬苦運到遼東的糧食,被袁崇煥高價賣給了蒙古人。
袁崇煥真不知道喀喇沁部倒賣糧草的行為嗎?
他當然知道。
《國榷》中記載,雖有諜報,崇煥不為信。
世間沒有不透風的墻。
賣糧的事很快引起了朝廷注意,其他大臣給崇禎寫信,崇禎起初也不信。
后來山海關總兵趙率教給崇禎寫了一封信。
看完信后崇禎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于是下旨禁止賣糧。
可此時已經(jīng)是邊儲始竭。
邊儲始竭什么意思?
袁崇煥把邊軍儲備的糧食都賣完了!
當時的時間是崇禎二年六月底,三個月后發(fā)生了己巳之變。
喀喇沁部帶著建奴入關劫掠。
值得一提的是,己巳之變時趙率教奉袁崇煥命令率四千騎兵馳援遵化,途中遇襲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