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年三月十二,崇禎接到了李若璉發(fā)來的密信。
王承恩念完密信的內(nèi)容后,崇禎皺著眉站了起來。
李自成死了,張獻忠也死了。
按理說兩個內(nèi)患已除,他應該高興才對。
可是他不但沒有想象中那么高興,反而心中有一絲憐憫。
無論歷史上的李自成和張獻忠做過什么,在面對滿清時都沒有妥協(xié)投降,而是誓死抵抗。
這是他們的氣節(jié)!
尤其是張獻忠,他在臨死前高舉民族大旗,交待四位義子投降南明反抗?jié)M清。
明朝遺民顧山貞在其史料書籍《客滇述》中記載了張獻忠的話:明朝三百年正統(tǒng),天意必不絕亡。我死,爾急歸明,毋為不義。
“皇爺”王承恩看了看手上的信,又觀察了一會崇禎的情緒后低聲問道:“李指揮使在信中詢問如何處置獻賊和艾能奇的尸首,另外張獻忠的幼子和劉文秀正在押往京師的途中?!?
崇禎長舒一口氣后說道:“獻賊和艾能奇的尸首示眾后就地掩埋。獻賊幼子犯連坐之罪,劉文秀犯殺人之罪,二人到京后押到鎮(zhèn)撫司詔獄,秋后問斬。”
先給他們定好罪名,殺或者不殺等到秋后再說。
王承恩邊點頭邊在信中快速記下。
崇禎說完這句話后忽然想起另外一件事,他伸手翻閱桌子上的公文。
“皇爺找什么?奴婢給您找”王承恩湊上前來問。
“朕記得昨天三法司送來了曲阜獻城一案的結(jié)果,怎么找不到了?”
王承恩在堆積如山的龍書案上抽出一個題本擺到崇禎面前:“皇爺是這本嗎?”
崇禎翻看題本仔細查看。
崇禎十七年建奴入關(guān)劫掠,多爾袞雖然兵敗,但是多鐸仗著兵力優(yōu)勢從墻子嶺叩關(guān)而入。
八萬大軍從北直隸一直南下到山東。
曲阜守軍不戰(zhàn)而降,衍圣公府亦在此時遭到劫掠。
建奴退兵后曲阜守備何順,曲阜知縣孔弘毅被押解進京問罪。
在經(jīng)過漫長的審問后,三法司終于定罪:
曲阜守備何順犯投敵失城之罪,判斬監(jiān)候。
曲阜知縣孔弘毅是何順的共犯,也是斬監(jiān)候。
斬監(jiān)候是指判處犯人死刑但不立即執(zhí)行,關(guān)進監(jiān)獄等候秋后問斬或皇帝復核。
看著兩人的名字,崇禎心情有些糾結(jié)。
他巴不得曲阜知縣孔弘毅早點死,可又不希望何順死。
畢竟衍圣公府被劫掠有他一份功勞。
“批紅吧,秋后問斬!”崇禎把題本甩給了王承恩。
亂世當?shù)?,法治尤為重要?
他身為大明皇帝更不能打破這個原則。
否則地方整個大明的法治體系會十分混亂!
他起身離開大殿思考一會后囑咐王承恩:“秋后前提醒朕,太子誕子既是朕的喜事,也是大明的喜事,朕到時候要大赦天下?!?
“奴婢遵旨。”王承恩掏出小本,用紅筆在上面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月的最后一天,王承恩小跑著來到崇禎身邊低聲道:“皇爺,宋應星奉旨進京了,現(xiàn)已到達皇城門外。”
崇禎大喜:“快宣!”
宋應星對崇禎和大明來說可是一位寶藏級人物。
其他的成就暫且不提,僅《天工開物》這本巨著就能碾壓整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