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內(nèi)坐著一個人,站著一個人,跪著一個人。
坐著的是崇禎,站著的是王承恩,跪在地上的是高起潛。
看著一臉卑微的高起潛,崇禎突然笑了。
高起潛先是一驚,隨后心如死灰。
他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死了。
就在高起潛胡思亂想的時候,崇禎發(fā)話了:“高起潛,你覺得朕會相信你是幕后兇手嗎?”
這句話不但把高起潛問愣了,王承恩也愣了。
“不錯,朕起初確實懷疑過你,但是朕左思右想后覺得你沒有作案動機?!背绲澖又f道。
王承恩率先反應(yīng)過來,他低聲提醒崇禎:“皇爺,小順子他們已經(jīng)被殺了。如果高起潛不是幕后兇手的話,再想查兇手可就難了。”
崇禎冷冷一笑:“兇手是查不出來的?!?
王承恩和高起潛同時愣在原地,不知道崇禎何出此。
崇禎這么說是有道理的。
明末有三大案,分別是梃擊案,紅丸案和移宮案。
梃擊案的幕后兇手始終是個謎,紅丸案的更是蹊蹺。
只有最后一件移宮案是擺在明面上的案子,沒什么隱情。
當時那么大的案子都沒查出結(jié)果來,區(qū)區(qū)一個侍膳太監(jiān)被殺,更查不出什么。
他之所以讓王之心大張旗鼓的抓兇手,目的就是告訴兇手他找到了“兇手”。
只有這樣才能讓兇手放下戒心,露出破綻。
不過這些話他不能說出來。
“高起潛?!背绲澏⒅f道。
高起潛渾身一震,“奴婢在?!?
“朕知道你不是幕后兇手,但事已至此,你必須受到牽連。”
高起潛何等聰明,立刻猜到了崇禎的本意。
這個罪名他先擔著,等風頭過去了再說。
他跪在地上磕了一個頭:“陛下,奴婢愿接受懲罰?!?
“好,立刻收拾一下去鳳陽守皇陵。到了鳳陽后什么都不許說,記住了嗎?”
聽到這個結(jié)果后高起潛松了口氣:“奴婢銘記在心,謝陛下不殺之恩?!?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崇禎只做了兩件事。
次日早朝,在宣布呂大器大勝的消息后,滿朝文武同時笑了起來。
這場仗的重要程度不亞于北京保衛(wèi)戰(zhàn)。
如果呂大器敗了,好不容易有些穩(wěn)定的南方將再次亂作一團。
其實崇禎早就猜到了鳳陽之戰(zhàn)的結(jié)果。
鳳陽之戰(zhàn)理論上是不會敗的。
戰(zhàn)爭只是政治的延續(xù),利益才是戰(zhàn)爭的根源。
南京各方為了自己的利益不受損,會盡可能的配合呂大器,而不是給他拆臺。..
因為呂大器兵敗會讓他們所有人的利益受損。
勛貴也好,東林黨也罷,他們的財富全都聚集在南京附近。
兵敗的結(jié)果就是李自成南下逼近南京,他們要么死守,要么逃跑。
沒有人愿意看到這個結(jié)果。
所以呂大器在出兵時內(nèi)部意見出奇的統(tǒng)一,就是兩個字:支持,支持,還是他媽的支持。
但是接下來的戰(zhàn)事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