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廩膳銀的事查清了。”
李若璉遞上一摞紙,上面密密麻麻的寫滿了字。
崇禎掃了一眼,都是一些陳述,后面附有簽名有手印。
李若璉繼續(xù)說道:“臣派錦衣衛(wèi)去往學生姜貴老家調(diào)查,歷時一個月,現(xiàn)已調(diào)查完畢?!?
“姜貴家中確實貧寒,但...”
“但什么?”
“但是他花錢大手大腳,吃的穿的用的不比鎮(zhèn)撫司的錦衣衛(wèi)差!尤其是他用的那些東西,臣都舍不得買?!?
“不對吧?司禮監(jiān)每個月只給他發(fā)一兩的廩膳銀,也不夠他的花費?。 ?
“廩膳銀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別人的施舍。而他又擅長博取同情,所以每個月有很多額外收入?!?
“這么說,國子監(jiān)祭酒侯永豐是被誣告了?”
李若璉苦笑一聲:“臣以為是,但又不是。因為他家里確實貧寒,三間土房都快塌了,但是吧...他不貧寒!”
崇禎重重的嘆了一口氣:“你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
“這...臣不知?!崩钊舡I謹慎地開口。
這件事已經(jīng)鬧大了,處理不好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你給國子監(jiān)祭酒侯永豐傳個話,讓他自行處置吧。無論結(jié)果如何,朕都不想在朝堂上看到這個學生,明白嗎?”
“臣明白了?!?
“等等,”見李若璉要走,崇禎喊停了他。
“請陛下示下?!?
“陜西、山西去年夏糧、秋糧收成如何?”
李若璉一愣,不知道崇禎問這個問題干什么。
尷尬的是,他不知道答案。
“立刻安排人去打探一番,盡量準確一點。”
“臣這就去安排?!?
李若璉走后,崇禎繼續(xù)思考之前的問題。
他將巡鹽,海關(guān)關(guān)稅,遠洋貿(mào)易以及印錢的事一一寫在紙上。
具體細節(jié)他沒寫,因為不知道該怎么寫。
他只是把一些想法寫下來,然后交給內(nèi)閣去商議細節(jié)。
確定細節(jié)沒問題的話,再安排人去執(zhí)行。
有了內(nèi)閣的幫忙,會少走很多彎路。
“皇爺,戶部尚書求見?!蓖醭卸鞯穆曇粼诙呿懫?。
“讓他進來吧?!?
戶部尚書方岳貢邁步走進大殿,隨后將手中的盒子高高舉過頭頂:“陛下,這是戶部鑄造的新銅錢,請陛下過目?!?
崇禎接過盒子,打開后拿起一枚銅錢,仔細看了起來。
崇禎通寶!
在明代之前,許多朝代的銅錢都叫某某元寶。
到了明代統(tǒng)一改為通寶。
原因很簡單,避諱朱元璋的元字。
方岳貢介紹道:“陛下,我朝鑄錢用銅,每百斤銅料可獲利一萬六千文,折銀二十兩五錢四厘。每百斤銅料的成本價白銀十兩,利潤與成本五五開,十分可觀!”
“一兩銀子可換多少銅錢?”
“回陛下,明面上,一兩銀子可兌換一貫銅錢,一貫銅錢是七百七十文?!?
宋代之前,一貫銅錢是一千文。宋朝時期規(guī)定一貫錢等于一兩白銀,但是一貫錢不再是一千個銅板,而是七百七十個銅板,也就是七百七十文。
“實際呢?”崇禎問。
“實際一兩銀子能兌換一千五百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