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總兵雖然沒說話,心里卻樂開了花。
史可法是什么人?
東林黨!
他們與東林黨交好,而朝廷開始重用東林黨。
這說明什么?
說明朝廷不會像對待左良玉那樣對待他們。
再加上前段時間剛發(fā)完軍餉,種種因素加起來,讓他們對袁繼咸的戒心小了很多。
想明白這些道理后,金聲桓和馬進忠率先了站起。
左良玉麾下這些將領(lǐng)中,金聲桓和馬進忠兵力最多,戰(zhàn)力最強。
金聲桓先是嘿嘿一笑:“以后全聽袁總督吩咐。”
馬進忠跟著說道:“全聽袁總督吩咐?!?
其余總兵見狀紛紛站起身,對著袁繼咸拱手施禮。..
“好。”袁繼咸輕輕點頭,示意眾人坐下。
等眾人落座后,他伸手拿出第二份公文,直接拍在了桌子上。
金聲桓笑著拿過公文,看完之后臉色驟變。
其他人不明所以,急忙搶過公文看了起來。
看完后,所有人臉色都變得像金聲桓一樣難看。
金聲桓站起身,一臉嚴(yán)肅地問:“袁總督,這公文上的內(nèi)容可是真的?”
“是真的。”袁繼咸面無表情,“我親自上疏朝廷申請裁兵,兵部和太子殿下均已同意。”
“那...裁誰的兵?”金聲桓語氣不善。
“在座的各位都需要裁兵!”袁繼咸回答。
“不行,絕對不行!”金聲桓第一個反對。
他跟隨左良玉時間最久,與左良玉一樣,早已將麾下士兵視為私物,而非朝廷之兵。
讓他裁兵等于自斷臂膀,所以第一時間反對。
馬進忠跟著說道:“大敵當(dāng)前,裁兵等于作繭自縛,袁總督三思啊!”
雖然馬進忠也是持反對的態(tài)度,語氣措辭卻十分平和。
馬進忠何許人也?
馬進忠于崇禎初年起義,號“混十萬”。
崇禎十一年兵敗陜州,走信陽、光山后投降左良玉。
從流賊首領(lǐng)搖身一變成了官軍總兵。
馬進忠對這種改變非常滿意,所以投降后屢立戰(zhàn)功,對大明朝也是忠心耿耿。
歷史上的馬進忠先是假裝降滿清,取得對方信任后將八旗兵火炮推到江中,然后跑到湖南投奔了何騰蛟。
馬進忠部兵馬不多,戰(zhàn)力卻十分兇悍。
有南勛第一功之稱的麻河之戰(zhàn),便是出自馬進忠之手。
也正是馬進忠勇猛的表現(xiàn),讓永歷帝開始大肆封爵。
流賊出身的馬進忠不想明著與袁繼咸作對,所以態(tài)度很是恭敬。
惠登相也是流賊出身,表現(xiàn)得和馬進忠一樣。
剩下的人明確表示反對,態(tài)度堅決。
袁繼咸猛地一拍桌子:“不同意的可以走!本官絕不阻攔?!?
此一出,八個人同時噤聲。
自恃兵強馬壯的金聲桓老臉一黑,極不情愿地坐到椅子上。
其他人見金聲桓服軟,也紛紛跟著坐下。
袁繼咸冷哼一聲:“諸位,此番西征路遠且艱。四川不比湖廣,尤其是川東一帶多山地丘陵,就算有百萬大軍也無法在正面全部鋪開?!?
“屆時雙方打的是持久戰(zhàn),堅持到最后的才是勝者。你們軍中有不少災(zāi)民甚至土匪、流寇出身之人,他們戰(zhàn)力羸弱。順風(fēng)還好,一旦逆風(fēng)會率先潰逃?!?
“兵敗如山倒,我軍必敗無疑!”
“我身負朝廷重擔(dān),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發(fā)生!”
八位總兵面面相覷,不敢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