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下面撬磚挖墻的士兵也好不到哪兒。
城墻附近的土被閻應元修成了一個斜坡,城墻這邊高,護城河那邊低。
換做平時,建奴士兵還能依靠鞋底的摩擦力站在斜坡上撬磚。
然而大雨讓這個斜坡變的又濕又滑,一般人根本站不住。
順著墻根倒下來的火油讓斜坡更加濕滑。
“哎...哎哎哎!”
“怎么這么滑?”
“太滑了,拉我一把!”
幾十個剛爬上斜坡的建奴士兵手腳都沾了火油,不等他們站穩(wěn)就從斜坡滑落,掉到護城河里苦苦掙扎。
不過,還是有不少士兵在斜坡上站穩(wěn)了腳跟。
多鐸攻城前就想到了這點。
“十王爺果然智勇雙謀!”站在遠處觀戰(zhàn)的鰲拜和圖賴開始給多鐸拍馬屁。
原來,多鐸讓撬磚的士兵在腳上綁木棍,沖到斜坡上面后將木棍插進土里,只要不停地固定木棍,就能在斜坡上立足。
“此計只能解一時之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多鐸倒背著手,嘆了口氣。
城墻上的守軍已經(jīng)殺紅了眼,長矛兵站在云梯旁邊,建奴士兵來一個捅一個。旁邊的百姓搬起一塊塊的石頭,一根根的滾木,瞄一下砸一下。
弓箭手張弓搭箭,自由射擊。
城下的建奴士兵也被激起了斗志,他們弓弦聲不斷響起,不時有明軍從城墻上跌落。
轟!久違的火炮聲再次響起!
雙方傷亡急劇增加。
閻應元扒著一段殘缺的城墻垛口往下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
建奴此番攻城投入了數(shù)千兵力,使用了二十多架云梯。
攻城士兵分為四個梯隊。
第一梯隊負責爬云梯,第二梯隊負責挖城墻,第三梯隊負責支援,第四梯隊則負責掩護。
問題就出現(xiàn)在第二梯隊。
他們好像找到了宣府鎮(zhèn)城墻的弱點,將絕大多數(shù)人都集中到城門附近,在那里撬墻磚挖城墻。
原來城門和城墻并不是齊平的,而是向里面凹了一塊區(qū)域。
就是這塊平坦的區(qū)域讓建奴士兵找到了落腳點。
他們集中躲在這里,用最快的速度撬磚。
隨著一塊塊磚頭被翹出來,守城的明軍臉色也越來越難看。
緊接著,輪到了里面的土坯。
在雨水的幫助下,這些原本堅硬的土坯開始一層層軟化,然后被人用鏟子鏟下,隨后拋在不遠處。
“兄弟們快來幫忙,建奴都在這躲著呢!”
“吃老子一磚!”一個百姓剛探出身子打算把磚頭扔出去,被城下建奴一箭射中面門,當場斃命。
“拼了!”城上的守軍知道必須拼命了,他們無視下面飛來的箭矢,手舉滾木礌石,探出上半身瞄準后狠狠地砸了下去。
“啊!”
慘叫聲同時從城墻上和城墻下傳來。
城墻上中箭的明軍不顧身上的疼痛,再次舉起石頭往下扔。城下的建奴士兵也不甘示弱,除了被砸中腦袋和上半身無法動彈的人外,其余無視身上說的傷勢,繼續(xù)撬磚挖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