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勇先是點頭,然后有些擔憂:“總兵大人真的不怕朝廷怪罪嗎?”
吳三桂拍了拍巴克勇的肩膀,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現(xiàn)在不是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
當務之急是保存實力。
他吳三桂和關寧軍是綁在一起的,一損俱損。
而且,他相信朝廷和皇帝也不愿意看到關寧軍白白送死。
“這是朝廷的調令,你率五千騎兵立刻星夜馳往密云,到了之后只聽黃得功的將令,其他人的命令一概不聽,記住了嗎?”
巴克勇伸手接過調令,再次單膝下跪:“屬下領命?!?
“切記,要像松錦之戰(zhàn)那樣,能戰(zhàn)則戰(zhàn),不能戰(zhàn)立刻逃跑,千萬不能猶豫?!?
半天后,巴克勇帶領五千騎兵匆匆離開山海關,朝密云疾馳而去。
與此同時。
兩個騎兵帶著吳三桂的將令去往薊州,讓李守鑅時刻關注遵化和青山關一帶的情況。
為了不被濟爾哈朗抄了后路,吳三桂甚至在山海關外排兵布陣,強行吸引濟爾哈朗的注意力。
密云。
黃得功看著手里的旨意,坐在椅子上眉頭緊鎖。
他有種錯覺。
好像此時的他不是黃得功,而是松山的洪承疇,汝州的孫傳庭。
都是在皇帝一道道催戰(zhàn)詔書下,倉促出兵導致兵敗。
現(xiàn)在,終于輪到自己了?
黃得功輕輕甩了甩腦袋,將那個想法徹底甩干凈。
可是...怎么打才能贏?
黃得功一時間也沒了頭緒,他抬起頭看向送信之人,忙問:“李指揮使,建奴入關氣勢正盛,就算能瞞過多爾袞順利到達宣府,也不一定是多鐸的對手?!?
“建奴騎兵如云,擅長野戰(zhàn),我手下只有不到兩千騎兵,就算加上王永吉和吳三桂的兵馬,騎兵總數(shù)也不過萬余人!”
“更何況這是臨時拼湊出來的隊伍,沒有經(jīng)過磨合,臨陣時很容易出問題!”
“陛下又催促我在短時間內與多鐸決戰(zhàn),總兵力不占優(yōu)勢,騎兵更沒有優(yōu)勢可談,說實話,很難贏!”..
黃得功開口就是大實話。
雖然沒有表達對大明皇帝的不滿,但句句都顯露了不滿。
明軍倉促出兵導致失敗的例子太多了,他不想重蹈覆轍。
這說這些話既是對皇帝和朝廷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李若璉向門口看了一眼,然后從手里掏出一封密信遞到黃得功手里。
黃得功剛要發(fā)問,被李若璉的噤聲動作制止了。
他急忙打開密信,發(fā)現(xiàn)是崇禎的親筆信后頓時心頭一震。
看完密信內容后,黃得功額頭開始冒冷汗。
“這...這也太險了!萬一...”
李若璉平靜的搖頭道:“萬一又如何?陛下說了,兵行險著才能在建奴身上撈到便宜?!?
“陛下還說了,只有把建奴打疼了,才能讓他們短時間內不敢再次南下!大明也好趁著這段時間休養(yǎng)生息,剿滅流寇?!?
“如果黃總兵沒有疑問的話,就按照旨意辦吧!”
黃得功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打開手中的密信,盯著上面的看了很久。
遠在京師的大明皇帝,好像對三十六計頗有研究。
出手就是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