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賊雖然暫時退了,但朱連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因為就在剛剛,王承恩告訴他內(nèi)閣首輔李邦華病倒了。
“李閣老現(xiàn)在何處?”
“在文淵閣內(nèi)?!?
明代內(nèi)閣制度嚴格來說建立于永樂年,辦公地點是文淵閣。文淵閣在皇城里面,文華殿后面。閣門上懸有圣諭:機密重地,一應(yīng)官員閑雜人等,不許擅入,違者治罪不饒。
“走,宣御醫(yī)立刻與朕一同前往文淵閣。”
聽聞李邦華病倒,朱連顧不得乘坐鑾駕,直接步行趕往文淵閣。
李邦華不能倒,因為現(xiàn)在整個朝廷的運轉(zhuǎn)都離不開他。
為什么離不開他?因為他是內(nèi)閣首輔嗎?
非也!
以前內(nèi)閣首輔魏藻德為例,他任內(nèi)閣首輔期間,兼著禮部和吏部尚書的職位。
在一個部門里,尚書說了算嗎?
名義上是,但實際并不是。
古代朝廷與現(xiàn)代的公司性質(zhì)差不多,空降的官員在沒培養(yǎng)出自己人前,對部門的掌控幾乎等于零。
想辦好皇帝交代的差事,單純的上傳下達可不行。
尚書下面有侍郎,侍郎下面還有司務(wù),郎中,員外郎,主事等......
這些人...基本都有黨派歸屬。
東林黨,閹黨,齊黨,楚黨,浙黨,宣黨...
每個黨派利益不同觀點也不同。
當一項政令導致某個黨派的利益受損時,這些人雖然無法改變政令,但可以讓政令延緩下達,甚至以各種借口推脫導致政令短時間內(nèi)無法下達。
李邦華不同。
首先他沒有黨派,也不參與黨爭,各個黨派對他沒有什么抵觸情緒。
其次,他是三朝元老,從知縣一步步做到內(nèi)閣首輔的位置,屬于真正的實力派。
當皇帝的政令從內(nèi)閣傳達到各個衙門時,只要這項政令不是很過分,各個衙門的人都會賣他一個面子。
這也是朱連啟用李邦華為內(nèi)閣首輔的最主要原因。
來到文淵閣,朱連頓時一愣。
好家伙...本是辦公場所的文淵閣此時被改成了商住兩用房。
正對門的位置還是擺著書桌和椅子,左手邊的桌子上放著厚厚幾摞文件。
原本正對著門的屏風被放在了右手邊的位置,透過屏風的空當,可以看到屏風后面擺著兩張床,其中一張床上躺著人。
見皇帝親臨,文淵閣內(nèi)所有人都屈膝下跪:“臣等參見萬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平身!”
在眾人畏懼的眼神中,朱連徑直繞過屏風走向后面。
文淵閣在文華殿后面,雖然有城墻阻隔,但這里終究屬于皇城范圍。沒有皇帝的允許,在這里過夜輕則受罰重則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