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砸到了關(guān)之維的官帽上,他也不敢反抗,慌忙扶正了自己的帽子,撿起公文,小心翼翼地問:“殿下,哪里有不妥當(dāng)之處?微臣回去立刻修改。”
“哪里不妥當(dāng)?哪都不妥當(dāng)?!?
李辰再喝了一口茶,沒好氣道:“為迎本宮的大婚,你們就修繕東宮,動輒還就是二百六十萬兩銀子,你也好意思把這玩意寫出來?”
“這東宮是哪破舊了還是哪里不能住人了?修繕要這么多銀子?”
關(guān)之維連忙說道:“殿下,東宮上一次修繕是圣上為太子時,于先帝正隆六年所修,那時候用了一共二百八十萬兩銀子,眼下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余年,也該修繕修繕了,這銀子,也是我們計算過的,不算多......”
“關(guān)之維,你是腦袋上的帽子不想要了,還是脖子上的腦袋不想要了?”
李辰板著臉,訓(xùn)斥道:“先帝爺正隆年間,國富力強,國庫充盈,花點銀子不算什么,而且當(dāng)時東宮已經(jīng)破損不堪,是先帝爺看不下去了才主張修繕,即便如此,父皇還是把預(yù)算一減再減?!?
“可現(xiàn)在是什么光景?百姓民不聊生,國家處處都要銀子,前日揚州知府才遞上來奏章,懇求朝廷撥五十萬兩銀子用于購買春耕的器具與種子,這是恢復(fù)民生的大事,可即便如此,戶部東拼西湊,也才湊出了四十萬兩送過去。”
“百姓尚站在荒田之中無種可播春耕,本宮修個東宮卻花二百多萬兩,這東宮,本宮不敢住,你們工部的人這么豪橫,那么就讓你們來住?!?
關(guān)之維立刻意識到太子爺是真的生氣了,他趕忙認(rèn)錯道:“微臣知錯了,殿下一片用心良苦,微臣卻不能察覺,是微臣之錯,請殿下降罪?!?
“東宮不必修繕,但本宮大婚臨近,作為太子妃所居的正殿年久不曾住人,一些裝飾裝修,也的確陳舊了,你回去再做一份公文出來,預(yù)算不能超過十萬兩?!?
十萬兩,對百姓來說是天文數(shù)字,但對于東宮這樣的建筑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連普通的大富大貴之家捯飭個院子,也不止這個數(shù)。
雖然感覺為難,但關(guān)之維卻沒有絲毫抱怨,他真心實意地跪在地上,說道:“殿下如此體恤民生疾苦,實乃朝廷之福,萬民之福,微臣,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