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8章大報恩寺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句詩之中的四百八十寺,說的是金陵地區(qū)周圍的閣樓廟宇數量繁多昌盛,而這四百八十寺的起源,就出自于這雨花臺的大報恩寺。”
金陵雨花臺上,郁郁蔥蔥青山蒼翠欲滴,大報恩寺前的臺階之上,文王正拾階而上,身邊陪伴著一名中年文士。
這名中年文士,就是當日與張必武密會,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文王外出行走的文王府第一幕僚,管仲逸。
管仲逸面帶微笑,很合時宜地遞上去一句話問道:“聽說這大報恩寺還與本朝太祖有關?”
問這個問題,并非管仲逸不知曉其中的典故,而是面對上級的話題,既要捧場又不能顯得太過生硬。
若是此時管仲逸只是夸贊大報恩寺的美景和雄偉,那么文王這話題可就沒什么好繼續(xù)接下去的了,現在一個反問,既承接了文王話題中大報恩寺這個核心,又適時地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將話題延展性大大提升。
話遞得舒服,文王自然也十分滿意,他道:“大報恩寺是華夏歷史上第二座佛家寺廟,第一為白馬寺,第二便是這大報恩寺,經歷過千年更迭,它的名字也換了許多次,但真正讓它出名的正是大報恩寺之前的前身,阿育王塔,而后被戰(zhàn)火焚毀,太祖登基之前,早年崛起于微末,曾在隔壁的雞鳴寺出家做過和尚,后來開創(chuàng)大秦基業(yè),便又以孝慈高皇后的名義下令重建阿育王塔?!?